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

标题包含
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
灯前初见。冰玉玲珑惊眼眩。艳溢香繁。绝胜溪边月下看。 铅华尽洗。只有檀唇红不退。倾坐精神。全似当时一个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妙妙
去完善

译文
灯光下初次见面,那晶莹剔透的人儿让我眼前一亮,目不暇接。她如同盛放的花朵般美丽动人,远远胜过在月光下的河边看到的任何景色。 经过时间的洗礼,她洗净了繁华,只剩下了嘴唇的那一抹红依然鲜艳如故。当她坐下交谈时,她的精神状态依旧充满活力,就像当初我第一次见到她一样迷人。
妙妙
去完善
释义
《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是南宋词人袁去华创作的一首咏物词。这首词主要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以下是注释: 1.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2. 冰玉玲珑:形容梅花的晶莹剔透。 3. 艳溢香繁:形容梅花盛开时艳丽的色彩和浓郁的香气。 4. 绝胜:远远胜过。 5. 铅华尽洗:指梅花洗净了尘世繁华的铅华,保持了自身的纯净。 6. 檀唇红不退:形容梅花经久不衰的美丽。 7. 倾坐精神:形容梅花的气质和精神风貌。
妙妙
去完善
赏析
《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袁去华 这首词描绘了梅花在灯光下的美丽景象。上片以“冰玉玲珑”形容梅花的晶莹剔透,呈现出一幅令人惊艳的画面;而“艳溢香繁”则表现出梅花的艳丽和香气浓郁,可谓美不胜收。 下片中,作者用“铅华尽洗”来形容梅花朴实无华的品质,强调了梅花不加雕饰的自然美。同时,“只有檀唇红不退”则巧妙地比喻梅花的红艳,使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 结尾两句,“倾坐精神,全似当时一个人”,则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极度喜爱,这种喜爱甚至到了灵魂深处。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美丽,还传达出了诗人对梅花品质的敬重和欣赏。
妙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灯下见梅)》是南宋著名词人袁去华的一首词。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80年前后。在那个时候,北宋已经灭亡,南宋建立,但是国家依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此时,袁去华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生活潦倒,郁郁不得志。 在这个时期,袁去华的词作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在词中描绘了自己孤独的心境和对梅花的赞美,借以表达自己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此外,他还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忧虑,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妙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