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其二
风竹萧萧梧叶黄,相思寸寸断人肠。
一声塞管来何处,鴈带秋声入故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吹竹叶沙沙响,梧桐叶子渐渐黄;心头萦绕无尽的思念,如同寸寸割人心肠。忽闻远方传来悲凉塞管曲,大雁南飞声声传入耳旁,带来了秋天的气息,也唤起了对故乡的深深怀想。
去完善
释义
1. 风竹:指风吹竹叶的声音。
2. 萧萧:形容风声。
3. 梧叶黄:指梧桐树叶在秋天变黄。
4. 相思:思念之情。
5. 寸寸:形容离别时的心情。
6.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7. 塞管:古代边防地区的一种管乐器。
8. 雁:大雁,秋冬季节南飞。
9.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大雁的叫声。
10.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竹 其二》是赵葵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诗人以秋风中的竹子和梧桐叶为引子,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其中,“相思寸寸断人肠”一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内心深深的眷恋和悲痛。接下来,诗人通过观察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塞外羌笛之声,以及大雁南飞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和思乡的情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赵葵在诗词方面的才华与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 其二》是南宋诗人赵葵的一首描绘竹子品质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公元1246年,正值南宋晚期,国家内外交困,战乱不断。赵葵,字孟子,号瑶林,南宋抗金名将、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历任军事要职,有显著的军功,为人正直,忠君爱国。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赵葵为抗击北方的金国南侵,坚守边防,战功卓著。然而,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他与秦桧等奸臣抗争,屡次遭贬谪。他曾在军旅生涯中看到百姓生活艰难,深感忧虑。后来,他辞官回乡,寄情山水,以诗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这首《竹 其二》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借竹子的高洁品质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