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院蜡梅 其二
岭梅开过已飘扬,独出奇姿浅淡黄。
綘蕚巧粘花蘂蜜,缃罗轻熨水沉香。
光摇烛跋连宵赏,色映鹅儿殢酒狂。
只恐寿阳公主怪,蛾眉画了不成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岭上的梅花已经绽放又飘零,独自展示出奇异的姿态和浅浅的黄色。
花瓣巧妙地粘着花蕊上的蜂蜜,淡淡的绸缎轻轻抚摸如水沉香的质感。
灯光摇曳,连夜欣赏,宛如烛火照亮整个夜晚;花色倒映在水面,如同天鹅在水中嬉戏。
只是担心寿阳公主责怪,眉毛画了却未能如愿完成妆容。
去完善
释义
1. "岭梅":此处指的是岭南一带的梅花。
2. "独出奇姿":形容蜡梅花的形态独特且美丽。
3. "浅淡黄":指蜡梅花的颜色为淡黄色。
4. "綘萼":蜡梅花的萼片,这里用来比喻蜡梅的花瓣。
5. "花蕊蜜":花朵的花蕊部分分泌出的蜂蜜,这里用来形容蜡梅花的花朵。
6. "缃罗":淡黄色的丝织品,这里用来形容蜡梅花的纹理。
7. "水沉香":一种沉香的品种,具有淡淡的香气,这里用来形容蜡梅花的香味。
8. "烛跋":蜡烛燃烧后的残余部分,这里用来形容蜡梅花的灯光照耀下的景象。
9. "宵赏":夜间观赏蜡梅花的美景。
10. "鹅儿":鹅黄色,这里用来形容蜡梅花的颜色。
11. "殢酒狂":沉醉于美酒中的狂态。
12. "寿阳公主":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以美貌著称,曾用蜡梅妆扮自己。
13. "蛾眉画了不成粧":意思是寿阳公主的妆容已经完成,但蜡梅花的美貌使得她的妆容都相形见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蜡梅花的独特风姿和美丽景象。诗人以岭梅开过已飘扬起笔,暗示了蜡梅花开时已是冬末春初,梅花已经凋谢,蜡梅成为冬日里唯一傲霜斗寒的花朵。接下来诗人着重描述了蜡梅花的颜色、形状和香气。独出奇姿浅淡黄表现出蜡梅花的淡雅与不凡,体现出其卓尔不群的风致。綘萼巧粘花蕊蜜描绘出蜡梅花的精致构造,彰显了其顽强生命力的特质。缃罗轻熨水沉香则通过比喻将蜡梅花的清香形象地传达出来。
随后诗人通过光摇烛跋连宵赏和色映鹅儿殢酒狂的描绘,表现了蜡梅花璀璨的光彩和诱人的魅力。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蜡梅花的赞美和欣赏。最后,诗人以只恐寿阳公主怪的担忧,借用了寿阳公主画蛾眉的历史典故,形象地刻画了蜡梅花的美丽动人,同时又暗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既展示了蜡梅花的美好形象,又蕴含着深远的哲理意味,展现出诗人深厚的诗词修养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同院蜡梅 其二》是宋代诗人李正民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初期,具体年份已无从考证。在这首诗中,李正民以蜡梅为对象,描绘出一幅淡雅而高洁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情志和对生活的感悟。
南初期,正值南宋政权初建时期,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然而,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依然面临着战乱的困扰,对家国命运的担忧始终萦绕在他们心头。作为宋代著名文人,李正民在此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时代的氛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以及对战争的忧虑。
在创作《和同院蜡梅 其二》时,李正民或许正处在这样的心境之中。他通过对蜡梅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他也借蜡梅的高洁品质,展示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