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梦魂飞过屏山曲。
见依旧、如花似玉。
天寒翠袖依修竹。
两点春山斗绿。
披衣起、闲愁万斛。
正月澹、梅花照屋。
重温绣被薰清馥。
不管明烧画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梦中的灵魂穿越了曲折的屏风。
见到的是依然如花的倩影和如玉般的容貌。
寒冷的天,披着翠袖的她紧靠着青翠的竹子。
那美丽的双眸如同春天的山峦与绿意争艳。
披上衣裳起身,心头的闲愁犹如千钧重担。
月光淡漠,梅花映衬着房屋。
再次拿出绣被,熏染着清新的香气。
丝毫不理会明亮的灯光在燃烧。
去完善
释义
史浩:南宋著名政治家、文人,文学家。
《杏花天》:该词牌名在宋朝广为流传,取杏花的清香高洁之意,与史浩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得益彰。
1. 屏山曲:指曲折的屏风,代表梦境中场景。
2. 如花似玉:形容女子美貌,这里是比喻心仪的女子。
3. 天寒翠袖依修竹:借冬日的寒冷映衬女子的美丽容颜。翠袖,绿色的衣服,象征春天;修竹,长竹子,代表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4. 春山:指女子美丽的眼睛。
5. 万斛:极言多,形象地描绘出闲愁之多。
6. 正月澹、梅花照屋:描述屋内梅花的美丽景象。正月澹,指月亮的光芒微弱;梅花照屋,暗示春天即将到来。
7. 熏清馥:指梅花香气四溢。
8. 明烧画烛:点燃蜡烛,照亮屋子,表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梦中的美好景象,以及现实中的感慨。作者以“梦魂飞过屏山曲”开篇,展现了他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望。接下来的句子中,他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形象如花儿一般娇艳,如翠竹一样坚韧。这种美好的画面,让作者感叹不已。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作者在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无法回到那个美好的时光。他的心中充满了忧愁和无奈。在这种心境下,他看到了窗外淡月映照下的梅花,感受到了温暖的薰香,这些都让他更加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最后,作者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不再关心现实中的琐事,而是选择沉浸在过去的美梦中。这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杏花天》是南宋著名词人史浩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62年左右,正值南宋初年,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国势衰微之际。
在创作这首诗时,史浩作为南宋皇室的一员,对于国家的危局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亲眼目睹了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和民众的疾苦,因此在这首词中,他以“愁云淡淡雨潇潇”来形容当时的国家形势。
此外,史浩的个人生活也颇为坎坷。他的父亲史诏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谪至岭南,史浩也因此受到牵连,被降为平民。然而,他却能以坚韧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磨难,这也反映在了他的词作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