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次韵胡中方赏丹桂之什
粟蕊抟金叶凝碧,独在秋林逞颜色。
岂知东溟史氏居,别有奇标人不识。
嫦娥侍女盈万千,一一姿貌皆无前。
为厌此花忒淡薄,渥丹乞与春争妍。
媒滋燕脂霜染蒨,殖根只向广寒殿。
几尘俗韵不可干,清凉唯许金风扇。
何年移到蓬莱乡,钜万索直谁敢偿。
盘纡栏槛久不曜,一日名飞群国香。
豪贵争看期缩地,载酒迟来烦鼓吹。
园丁闻之竞采撷,夜深不使花神睡。
接枝换骨离四明,飘飘爽气排妖氛。
遂令禁篽成真赏,余馨賸馥常氤氲。
芙蓉寒菊不足数,包羞正似无盐女。
从渠摇落动秋声,独步唯兹徧寰宇。
我尝对此倾葵金,却思四海状元心。
殷勤劝花宜且住,寒士人人折得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黄的粟蕊犹如凝固的碧绿,独自展示着秋天的魅力。
但您可知道,东海边的史氏居所,还藏着别样的神奇?
那里有众多的嫦娥侍女,个个都没有前人的美丽。
她们讨厌这些花儿太过平淡,于是寻求渥丹,渴望在春天里与百花争艳。
利用滋润的燕脂和霜露,它们把根伸向了广寒殿。
从此不再受凡尘俗气的沾染,只有那金色的风才能触碰它们的清凉。
不知何时,它们被移植到了蓬莱仙乡,巨大的价格让人瞠目。
长期隐藏在栏槛之间,直到有一天,它的名声传遍了全国。
富贵人家争相前来观看,载着美酒,吹着音乐,好不热闹。
园丁们也纷纷采集,直至深夜,也不让花儿休息。
经过嫁接,它离开了四明山,如同飘然的仙气,扫清了一切妖氛。
于是,禁宫变成了真正的好风景,香气弥漫,经久不息。
那些芙蓉和寒菊都不足为道,而它则如那无盐的女子,美丽动人。
让它随风摇曳,响彻整个秋天,独步天下。
我曾对它倾倒不已,却同时想着普天之下状元郎的心。
但愿花儿能留在这里,让贫寒之士都能摘得到。
去完善
释义
1. 粟蕊:指桂花的花瓣。
2. 抟金:将金子揉成团状。
3. 凝碧:凝结成深绿色。
4. 东溟:东方的大海。
5. 奇标:奇特的花木。
6. 渥丹:即浓艳的丹红色。
7. 媒滋燕脂:指用胭脂水粉来涂抹花朵。
8. 蒨:同“茜”,绛色。
9. 广寒殿:月亮中的宫殿,这里指仙境。
10. 尘俗:世俗。
11. 金风扇:古代宫廷中使用的一种扇子,以黄金装饰。
12. 巨万:形容很多钱。
13. 索直:索要的价格。
14. 盘纡:曲折延伸。
15. 栏槛:栏杆。
16. 群国香:各国都有的香味。
17. 豪贵:豪门贵族。
18. 迟来:迟缓到来。
19. 载酒:载着美酒。
20. 鼓吹:演奏音乐。
21. 接枝换骨:移植花卉枝条,改变其生长环境。
22. 四明:代指宁波地区。
23. 禁篽:皇宫。
24. 无盐女:古代齐国丑女钟离春。
25. 包羞:容忍羞愧。
26. 摇落:凋谢。
27. 秋声:秋天的风声。
28. 遍寰宇:传遍世界。
29. 倾葵金:将葵花献给皇帝,比喻忠诚。
30. 元心:科举考试获得状元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走笔次韵胡中方赏丹桂之什》是南宋诗人史浩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丹桂的美丽和高雅,以及它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植物变成众人瞩目的焦点。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丹桂的喜爱和对世间名利纷争的厌恶。同时,也暗示了人生应该像丹桂一样,保持自己的品质和尊严,而不是追求虚荣和浮华。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走笔次韵胡中方赏丹桂之什》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史浩的一首佳作。此诗创作于公元1165年,正值南宋时期,当时金兵屡次侵犯南宋边境,北宋已经灭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史浩作为南宋的贤臣,一方面要处理好国家政务,一方面又要关注民生疾苦,深感责任重大。
这一时期,史浩历经宦海浮沉,他曾两度出任宰相,但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遭到贬谪。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史浩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竭尽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百姓的关爱。
在这首《走笔次韵胡中方赏丹桂之什》中,史浩通过对丹桂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向往。他以丹桂为象征,寓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同时也希望百姓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首诗歌不仅展示了史浩的才情,更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