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恭和御制长春花诗 其二

标题包含
恭和御制长春花诗 其二
帝予四时春,著花无浪蕊。 殖本在蓬壶,非烟笼翠紫。 雪里友寒梅,芳辰领繁卉。 每蒙天一笑,睿思涌泉水。 沾丐及老臣,芬芗胜荃芷。 况复屡褒嘉,载赓宁但已。 第愧狂斐辞,不足溷琼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居士,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四贤相之一。 史浩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年仅...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皇帝给予四季如春的恩赐,花儿盛开没有枯萎的。这些花在蓬莱仙境中生长,被青翠紫色所笼罩,不沾染世俗之气。在冬天与寒梅为伍,春天的日子则统领众花。每当得到上天的微笑,智慧的源泉就如泉涌般流淌出来。这份恩赐也惠及到老臣身上,让芬芳的香气胜过其他香草。况且频繁得到嘉奖和赞许,怎么能就此停止唱和呢?只是我的狂言拙词,不足以污染玉堂中的书桌。
去完善
释义
【蓬壶】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指代仙境。 【非烟】轻盈的烟雾。这里可以理解为天空中飘渺的白云。 【睿思】圣明的思考,这里代指皇帝的圣明思想。 【沾丐】这里是“沾光”的意思,指受恩泽庇护。 【荃芷】两种不同的香草,寓意美好的事物。这里可以理解为受皇帝恩泽的美好生活。 【载赓】继续创作。这里指诗人对皇帝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完全,只能通过诗歌的形式来延续这种情感。 【狂斐】不切实际的幻想,这里诗人自谦之词。 【溷】污浊,这里诗人表示自己的诗句不足以玷污皇帝的几案。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赞美长春花的诗歌中,诗人史浩用独特的手法描绘了长春花四季如春的茂盛状态,并借以颂扬皇上的圣明和关爱。“帝予四时春,著花无浪蕊”一句中,他首先表达了皇上给予长春花永恒春天的恩泽,使长春花在任何时候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随后他又通过描述长春花在风雪中的坚韧和陪伴梅花共度严寒的表现,进一步凸显了其傲霜斗雪的品质。而当皇上对此美景发出会心一笑时,睿智的思想如同泉涌般源源不断。这既是对皇上圣明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长春花的深深喜爱。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史浩进一步表明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妙的花儿,是受到皇上的恩赐,而花儿所散发出的香气也胜过其他香草。紧接着又表示虽然多次得到皇上的褒奖和肯定,但仍觉得自己所做的不足以回报皇上的恩情。最后他以谦逊的态度,认为自己拙劣的言辞无法玷污那珍贵的玉几,这也表现出了他对皇上的敬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长春花的赞美,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壮观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对皇上的敬爱和忠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恭和御制长春花诗 其二》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浩的作品。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1165年左右,正值史浩任职翰林学士期间。 在公元1165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过渡阶段。当时的历史背景复杂多变,民族矛盾激化,金国对南宋的侵略意图明显。作为朝廷重臣,史浩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危机,因此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这首古诗中,史浩通过对长春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这种情感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反映出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文人墨客对于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关注与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