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长春花诗 其三
玉帝富云章,宝匣镌琅蕊。
六丁谨缄縢,芝彤燕泥紫。
龙衔下碧虚,端为咏嘉卉。
咫尺不违颜,何曾隔弱水。
炷薰启天藏,椒兰和白芷。
光焰万丈余,光临殊未已。
敬须营杰阁,敢只留棐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帝云雾般财富丰富,宝箱镶嵌着宝石花朵。
六个神人谨慎地包裹,灵芝、红燕和紫色泥土。
青龙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专为赞颂美丽的花朵。
近在咫尺却无丝毫背离,从未被弱水所隔离。
点燃香草打开天堂的宝藏,胡椒和兰花与白芷一同出现。
光芒闪耀照耀无尽,光线仍然没有停止。
必须建立一座宏伟的楼阁,怎敢仅留下一段木头呢?
去完善
释义
1. 玉帝:指皇帝。
2. 云章:云彩般的文章,这里指皇帝的诗书。
3. 宝匣:贵重的箱子,这里指装书的箱子。
4. 镌琅蕊:雕刻着琅玕的花朵,这里形容书籍精美。
5. 六丁:道教神话中的六个神人,负责管理天地间的事务。
6. 缄縢:用绳子捆扎好,这里指把书收藏好。
7. 芝彤:红色的灵芝,这里比喻书籍的珍贵。
8. 燕泥紫:燕子的泥是紫色的,这里比喻书籍的色彩。
9. 碧虚:青天,这里指天空。
10. 咏嘉卉:赞美美好的花卉,这里指赞美书中的美好事物。
11. 咫尺不违颜:距离很近也不远离脸面,这里指书籍随时可以翻阅。
12. 弱水:传说中的遥远河流,这里比喻书籍中的丰富知识。
13. 炷薰:点燃香料,这里指读书时的心情。
14. 天藏:天上的宝藏,这里指书籍中的知识。
15. 椒兰和白芷:两种香草,这里比喻读书的美好感觉。
16. 光焰万丈余:光芒照耀得很远,这里比喻书籍的影响力。
17. 光临殊未已:光芒还没有停止照耀,这里比喻书籍的影响还在持续。
18. 敬须营杰阁:需要恭敬地建造高楼,这里指对待书籍的态度。
19. 棐几:用榧木做的桌子,这里指读书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长春花为题,但并非简单的咏物之诗,而是借物抒怀,表现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朝廷的忠诚之心。诗句通过描绘玉帝、六丁、龙等形象,表达了皇帝圣明的意思。同时,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长春花的美丽与皇帝的才情相比,表达了对皇帝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恭和御制长春花诗 其三》是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浩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3年,正值南宋高宗在位期间。当时金国侵略北方疆土,宋室被迫南迁,但整体政治氛围相对安稳。
史浩在这一年间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总领朝政,负责处理内政外交事务。他为国家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深得皇帝信任。同年,他应邀奉和皇帝御制的长春花诗,由此创作了这首千古流传的佳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史浩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长春花为意象,赞美皇家的美德,祈愿国家长治久安,充满生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