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作
啗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品尝甘蔗进入美好的境地,冬天来临,内心充满喜悦。
在这弥漫着瘴气的乡村,听到一句美好言语,就像昨晚降下的飞霜。
篱笆下的重阳节即将到来,而米酒中已经散发出冬至的香气。
西边邻居的芭蕉渐渐成熟,不时送上一把金黄色的果实。
去完善
释义
1. 啗:吃。
2. 蔗:甘蔗,甜味的食物,这里象征美好生活的甜蜜。
3. 佳境:美好的境地。
4. 幽兴:清幽的兴趣或志趣。
5. 瘴乡:旧时指我国南部或西南部边远地区,因其气候湿热、多雨多雾,易使人患病,故称“瘴乡”。这里可能是泛指岭南地区,而非实指。
6. 好语:好的消息或言论。
7. 飞霜:骤降的霜冻。
8.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代民间节日,以登高赏菊为习俗。
9. 醅:未经过滤的酒,这里指酒酿。
10. 小至: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12月21-23日之间。
11. 蕉:香蕉树。
12. 熟:果实成熟。
13. 梳黄:梳子的黄色,这里指香蕉的颜色。
去完善
赏析
《立冬后作》是唐代诗人唐庚的作品。这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诗句以立冬后的自然景象为主题,描绘了甘蔗、飞霜、重阳、小至、香蕉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冬季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与邻居间的友好关系,体现了民间的淳朴风情。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描绘立冬后乡村风光和生活场景的诗,充满了田园情趣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冬后作》是北宋著名文人唐庚的一首咏雪词。此诗创作于公元1087年左右,正值宋哲宗在位时期,这时政局相对稳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在立冬后这一特殊时刻,天空中纷纷扬扬的下起了大雪。此时的诗人正身处异乡,远离家乡与亲友的他在冬日中倍感孤独。唐庚所生活的时代,由于战争和气候变化,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尤其到了冬天,食物短缺的问题更是凸显。这使得诗人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希望能用自己的诗歌创作唤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绘立冬后的美丽雪景的诗篇。他借“凤山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画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整首诗词婉约动人,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