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馆
馆瞰潇湘画不成,波澜入海是通津。
风吹枕席清无梦,烟覆江城晓变春。
柳色几回轻别首,梅花偏见远征人。
谁能不逐红尘去,到处分明认得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展览馆里欣赏湘水山水画却无法全部领略其韵味,不过你看见波光粼粼的水流入大海,仿佛是通向繁华的大道。风儿吹过枕头和席子,清澈如故却没有梦。烟雾笼罩着江边的城市,拂晓时分春意渐浓。柳树的颜色几经变化,轻轻拂过别离的首级;梅花的香气扑鼻而来,仿佛为远方的行人引路。谁能抵挡住世俗的诱惑而离开红尘呢?在这个纷繁世界,我们要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去完善
释义
《湘中馆》胡宏
1. 湘中馆:湖南省境内的一处馆舍。
2. 潇湘:指湖南潇水和湘江的合流处。
3. 通津:这里指江河的交汇处,水流通畅的地方。
4. 枕席:借指睡眠之处。
5. 无梦:没有做梦。
6. 江城:江边的城市。
7. 柳色:柳树的绿色。
8. 别首: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9. 梅花:春天的象征。
10. 远征人:离家远行的人。
11. 红尘:比喻繁华的社会。
去完善
赏析
《湘中馆》是一首描绘湘江景色、表现诗人主体心境的诗歌。首联“馆瞰潇湘画不成,波澜入海是通津”以诗人所在的湘中馆作为出发点,从高处俯瞰湘江,浩渺江面仿佛一幅无法描摹的画图。通过描述湘江的波澜壮阔,进一步展现了湖南水网丰富的地理特点以及其交通重要性。
颔联“风吹枕席清无梦,烟覆江城晓变春”则揭示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内心世界。清风吹拂,烟雾笼罩的清晨,原本宁静的诗人被江城春晓的美景所打动,却发现自己不能沉醉其中而忽视尘世的喧嚣。
颈联“柳色几回轻别首,梅花偏见远征人”诗人观察到的自然景色流露出深深的感慨。几番春去春来,杨柳青翠,梅花绽放,都是在送别的季节。年年岁岁的离别使得诗人感慨万分。
尾联“谁能不逐红尘去,到处分明认得身”则表露了诗人的无奈之情。尽管诗人渴望远离红尘俗世的纷扰,但现实终究令其回到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只有在这种尘世纷扰中不断追求真我,方能超脱世俗的束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中馆》是南宋诗人胡宏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0年左右,也就是南宋初年。在这个时期,胡宏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胡安国是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然而,胡宏在青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这对他的生活和精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刚刚建立,面临着金兵的威胁和内部的纷争。胡宏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人生都有深刻的思考。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家乡、亲人以及国家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