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第十三韶山是非颂

标题包含
第十三韶山是非颂
白云不到中峰顶,满目烟萝景象殊。 一句曲寒千古调,万重青碧月来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巅云雾未消散,满眼皆为烟雾和绿萝形成的奇异景色。 这悠扬的旋律千古流传,月色洒落在重重青山翠竹之间。
去完善
释义
"第十三韶山是非颂":这是一首描绘韶山景色的古诗。韶山位于湖南省,是毛泽东的故乡,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白云不到中峰顶":这里的"中峰顶"指的是韶山的最高峰,意为白云不能到达的地方。 "满目烟萝景象殊":"烟萝"指烟雾弥漫的景象,"殊"有不同寻常之意,这句诗描绘了韶山云雾缭绕、景色独特的风光。 "一句曲寒千古调":这句话的意思是,韶山流传下来的古曲,虽然听起来有些寒冷,却具有永恒的魅力。 "万重青碧月来初":这句诗描写了月亮初升时,韶山层层叠叠的绿色景致被照亮的美景。其中"青碧"形容绿色,"月来初"指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的描绘为引,展现出一幅深邃而神秘的画面。“白云不到中峰顶”说明此处位于高山深处,人迹罕至,如仙景一般。而“满目烟萝景象殊”则描述了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繁茂景象,令人陶醉其中。接下来,“一句曲寒千古调”意味着优美的旋律和诗句犹如天籁之音,源远流长,充满千古魅力。最后,“万重青碧月来初”则是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清幽之境,无数绿色的植被将月光遮挡,使得那轮新月若隐若现,增添了诗的神秘感与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第十三韶山是非颂》是明朝文学家、思想家李东阳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在这段时间里,李东阳正担任朝廷官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在明朝成化年间,社会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种背景下,李东阳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政治家,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韶山是非的感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第十三韶山是非颂》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切。诗中的“是非”指的是社会上的是非纷争,“韶山”则象征美好的一面。诗人通过对韶山的赞美,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弘扬正义,抵制邪恶。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东阳的人文关怀和时代使命感,成为了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