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
野老门前云覆溪,雨晴云气亦霏微。
水生芦笋纤纤长,日暖杨花细细飞。
得食慈乌皆反哺,卷帘乳燕自知归。
天涯物色堪行乐,况复淮西近解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郊外老屋前的溪流被浮云笼罩,雨后初晴,云气依然轻盈缭绕。
水边生长的芦笋纤细而修长,阳光明媚的日子,杨花轻轻飘散。
得到食物的黑乌鸦懂得反哺养育之恩,卷起窗帘的小燕子识途而归。
天涯海角的美景皆可让人尽情欢乐,更何况淮西地区已经解除了包围。
去完善
释义
1. 溪:小河沟,这里的溪水指代作者的家乡河流。
2. 野老:年老的农民,这里用以自喻。
3. 云覆溪:云层覆盖在溪流之上,形象地描绘出天空阴云密布的情景。
4. 雨晴:阵雨过后放晴的天气状态。
5. 云气:此处指的是雨后水汽上升形成的云雾景象。
6. 霏微:指云雾或烟尘微细弥漫的样子。
7. 芦笋: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又称为“水竹笋”。
8. 纤纤:形容物体细小、柔弱的样子。
9. 杨花:即柳絮,是杨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雪。
10. 慈乌:孝鸟的一种,传说能反哺其母。
11. 反哺:指乌鸦长大后会喂养照顾年迈的母亲。这里用以寓意孝道。
12. 乳燕:初生的燕子,这里用来表示年幼的动物。
13. 卷帘:掀起门帘的动作。
14. 知归:知道回家的路。
15. 天涯:天地的边缘,这里用来形容远离故乡的地方。
16. 物色:风景、景色。
17. 行乐:寻欢作乐,享受快乐的生活。
18. 况复:何况,更何况。
19. 淮西:古代的地理区域,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部至安徽省北部一带。
20. 解围:解除包围,指战争或冲突得以平息。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溪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中的意象如“野老门前云覆溪”、“水生芦笋纤纤长”等,形象地传达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和谐。同时,诗人还通过“得食慈乌皆反哺”、“卷帘乳燕自知归”等诗句,表达了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的亲情与和谐共生。最后,诗人以“天涯物色堪行乐,况复淮西近解围”收尾,既表达了对乡村美景的热爱之情,又暗示了人们对战争结束的期待与喜悦。整首诗以景抒怀,情感真挚,给人以愉悦的美感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上》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孝宗时期(1163年-1189年)。
在这段时间里,晁公溯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历任县丞、知县等地方官职。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对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这种人生阅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当时,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然而,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对内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对外妥协退让,这使得民生疾苦愈发严重。
在这首《溪上》中,晁公溯通过对溪上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上两岸的美景,同时又通过“自怜头上巾”这一细节,揭示了民众生活的不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