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汤子才如吴下

标题包含
送汤子才如吴下
俶装理蜀柁,长啸下吴天。 摩挲乌牛石,三系春江船。 结绶昨去国,力田未逢年。 初看飞舄来,皆谓令尹贤。 再看泥轼归,日谒刺史前。 抱才宜为邦,鬰抑顾莫宣。 遇合会有时,此行定腾骞。 圣人坐斋居,群公拱御筵。 召见渤海龚,拜谢胪句传。 归乘厩吏车,五马应翩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整理行装准备起航,高亢长啸离开吴地。 抚摸着牛形的岩石,三回在春江边停泊船只。 昨日佩戴官印离京赴任,务农却遭遇未丰收之年。 初见时飞升之鞋降临,都认为令尹贤能出众。 再见到泥车返回,每天都去拜访刺史。 怀才适合治国,但忧郁失意未能抒发。 人生的际遇总是有的,这次出行定能腾飞。 圣人在斋宫中静居,众臣在御筵间肃立。 召见来自渤海的龚,拜谢之后陈述自己的功劳。 归来时有御赐的车驾,五匹骏马应有风度翩翩。
去完善
释义
《送汤子才如吴下》注释: 1. 俶装:整理行装。俶,开始。 2. 蜀柁:船舵,此处指代船只。蜀,四川。 3. 长啸:大声呼啸。 4. 吴天:江南的天空。吴,春秋战国时的吴国,地域大致包括今江苏、浙江一带。 5. 乌牛石:传说为东晋王敦醉酒鞭打石头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宁波市南郊。 6. 三系:多次停泊。系,停留。 7. 结绶:指做官。绶,古代官员佩戴的丝带。 8. 去国:离开京城。国,京城。 9. 力田:努力耕种。力,用力。田,田地。 10. 未逢年:指庄稼收成不好。年,庄稼收成。 11. 飞舄:神仙的鞋子。舄,鞋。 12.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职,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相国或丞相。 13. 贤:才能出众的人。 14. 泥轼:车前的横木,这里指驾车。泥,水边的泥沼。 15. 日谒:天天朝见。谒,拜见。 16. 刺史:隋唐时期地方行政长官。 17. 郁抑:不得志。郁,沉闷。抑,抑制。 18. 顾:回头。 19. 莫宣:无法表现出来。 20. 遇合:指遇到知己、得到赏识的机会。 21. 定腾骞:一定会腾飞。腾骞,飞翔的样子。 22. 圣人:皇帝。 23. 斋居:安居、居住。 24. 群公:朝廷大臣。 25. 拱御筵:围着宴席站立。拱,围拢。御筵,皇帝的宴席。 26. 召见:被皇帝召见。 27. 渤海龚:渤海国的使者龚遂。渤海,渤海国,唐代东北的一个政权。 28. 拜谢:拜见感谢。 29. 胪句传:讲述事情的原委。胪,陈列。句,句子。 30. 厩吏车:官府的马车。厩,马厩。吏,官员。 31. 五马:古代太守出行时的仪仗。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送别友人汤子才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多处运用意象手法,表现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情感。 首联描绘出二人即将分别的场景:整装待发,驾驭蜀舟顺江而下。“长啸”二字形象地传达了友人离去的哀伤。颔联则通过对乌牛石的摩挲和三系春江船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幅离别画面。 颈联和颔联通过对比表达出诗人的感慨。虽然友人离任时受到百姓的爱戴,但归来时却因政事艰难而默默无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对世事不公的忧虑。 接着,诗人对友人进行了鼓励。他认为,有才之人终究会得到重用,这次远行一定会使他在事业上取得突破。这既是对友人的激励,也是对自己的信念。 尾联则通过对圣人和群公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他期待着有朝一日,友人能在更高的位置上发挥才能,为国效力。这样的结尾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汤子才如吴下》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在这一年中,晁公溯因病辞官,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宦海生涯,回到家乡山东滨州。 晁公溯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尚书郎、尚书郎中等职务,后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他的诗歌创作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感慨为主,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南宋时期,由于北方金国的侵略,江南地区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文化交流频繁。此外,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晁公溯与汤子才相交甚好,他们在闲暇之余经常一起出游、饮酒赋诗。当汤子才准备前往苏州(吴下)时,晁公溯写下了这首《送汤子才如吴下》,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