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天马本来东,嘶惊御史骢。苍龙遥逐日,紫燕迥追风。 明月来鞍上,浮云落盖中。得随穆天子,何假唐成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峤(644年-713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 李峤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唐高宗调露年间(679年-680年),李峤登进士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马原本位于东方,嘶鸣声让御史座骑受到惊吓。苍龙在遥远的地方追逐太阳,紫燕在空中翱翔。月亮照亮了马鞍,浮云飘落在车盖之中。如果我能跟随穆天子一起游历,那么又何必借助唐成公的马车呢?
去完善
释义
1. 马:指具有珍贵品质的骏马。 2. 嘶惊御史骢:嘶鸣使御史骢马吃惊,喻指马的嘶鸣声高亢响亮。 3. 苍龙:东方七宿之一,此处指代骏马如同天上的星宿般璀璨。 4. 紫燕:紫色燕尾马,借指骏马。 5. 迥追风:遥远地追逐着风声,言马奔跑之迅疾。 6. 明月来鞍上:月亮升起来正好落在马鞍的上方,用以形容骏马奔腾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7. 浮云落盖中:云朵降落的时候正巧落在车盖之中,描绘出骏马飞驰的速度。 8. 得随穆天子:指骏马有幸伴随古代君主巡游。 9. 何假唐成公:不需要借助唐朝成公子的声誉,意指此马品质尊贵,不需要其他人的衬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骏马奔腾的景象,诗人通过对马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力量和速度的赞叹。首句“天马本来东”寓意着马的神性,表现出其勇猛与神异。紧接着的“嘶惊御史骢”则凸显了马的嘶鸣声以及它对威严的挑战精神。接下来的两句“苍龙遥逐日,紫燕迥追风”则以苍龙、紫燕的形象比喻马匹追逐日月,彰显了马的极速。 接下来的“明月来鞍上,浮云落盖中”描绘了马鞍和马盖在月夜映衬下的景致,暗示了马驰骋天地之间,无拘无束的豪放气象。而最后的“得随穆天子,何假唐成公”则表达了对马背上英雄的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自己也能如同穆天子一样英勇驾驭马匹的期许。全诗通过形象生动地描述马的特点和精神,展现了一幅雄壮的骏马图,表达了作者对英勇与自由的向往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马》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马的矫健英姿和驰骋疆场的英勇形象。据专家研究,这首诗应创作于武周时期(690-705年)。 在武周时期,李峤曾任凤阁舍人、天官侍郎等职,多次参与朝廷的决策过程。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国力日渐强盛,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在这个背景下,李峤通过对马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期盼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