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天女伺辰至,玄衣澹碧空。差池沐时雨,颉颃舞春风。 相贺雕阑侧,双飞翠幕中。勿惊留爪去,犹冀识吴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峤(644年-713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 李峤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唐高宗调露年间(679年-680年),李峤登进士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仙女随着星辰降临,穿着深色的衣服在淡蓝色的天空中飞翔。她们在雨中沐浴,一起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她们在雕刻精美的栏杆旁互相祝贺,双双在绿色的帷幕中飞翔。不要惊讶于她们留下的爪印,因为她们还希望再次回到东吴的宫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燕:这里指的是燕子。 2. 天女伺辰至:“天女”指燕子,“伺辰至”意指等待时机到来。这句诗描绘了燕子在春天来临时出现。 3. 玄衣澹碧空:“玄衣”指燕子的羽毛颜色,“澹碧空”指淡蓝色的天空。这句诗描绘了燕子的羽毛与蔚蓝的天空相映成趣。 4. 差池沐时雨:“差池”形容燕子的飞行姿态,“沐时雨”意指沐浴着及时春雨。这句诗描绘了燕子在春雨中飞翔的景象。 5. 颉颃舞春风:“颉颃”指燕子的飞翔姿势,“舞春风”意指在春风中起舞。这句诗描绘了燕子在春风中欢快飞翔的情景。 6. 相贺雕阑侧:“相贺”指燕子相互祝贺,“雕阑侧”指雕刻精美的栏杆旁边。这句诗描绘了燕子在雕栏边嬉戏的场景。 7. 双飞翠幕中:“双飞”指燕子双双飞翔,“翠幕”指绿色的帷幕。这句诗描绘了燕子在翠幕之间双双飞翔的情景。 8. 勿惊留爪去:“勿惊”意指不要惊慌,“留爪去”指燕子暂时停留后又离去。这句诗表达了燕子不会长时间停留,终将离去的意象。 9. 犹冀识吴宫:“犹冀”表示希望,“识吴宫”指认识吴国的宫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燕子能记住吴国的宫殿,表达出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燕》这首诗通过对燕子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自由、和谐而又宁静的自然之美。首联“天女伺辰至,玄衣澹碧空”,以天女的形象比喻燕子,赋予其神秘而美丽的色彩。在诗人的笔下,燕子仿佛是天女降临凡间,身着黑色羽毛,悠然自得地在蓝天中翱翔。接下来的“差池沐时雨,颉颃舞春风”两句,描述了燕子在春雨中沐浴,随着春风翩翩起舞的画面。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燕子的活泼灵动。 颔联“相贺雕阑侧,双飞翠幕中”,则转向了对燕子生活情景的刻画。在这两句诗里,我们可以看到燕子在雕栏边相互祝贺,又双双飞到翠绿的帘幕中,展示了它们亲密无间的生活状态。这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燕子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勿惊留爪去,犹冀识吴宫”,则是对燕子的期盼和祝愿。燕子的离去虽然令人惋惜,但诗人仍希望它能记住曾经栖息过的吴宫,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再次归来。这种盼望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总的来说,李峤的这首《燕》通过描绘燕子的美丽形态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峤的《燕》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初年,大约在公元650年左右。此时正值贞观之治结束,唐高宗继位,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李峤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和政治家,他在官场上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丰富的经历。然而,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却充满了曲折。他曾经多次被贬谪,甚至一度入狱。这些人生的起落,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整体上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样,诗歌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同时,由于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和支持,诗人们在政治上享有较高的地位,他们的作品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