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大庾歛寒光,南枝独早芳。 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 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 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峤(644年-713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 李峤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唐高宗调露年间(679年-680年),李峤登进士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岭重叠,阳光收敛,南方的树枝独自散发着芳香。 清晨的雪花带着颜色,清风拂过,香气四溢。 镜子中映出美丽的容颜,歌声在屋梁间回荡。 如果能靠这个解渴,哪还顾得上喝那美酒呢。
去完善
释义
1. 大庾:大庾岭,位于江西大余县与广东南雄县交界处,是中国著名的梅花产地之一。 2. 南枝:指向南的树枝,这里是指南方温暖地区生长的梅树。 3. 敛:收敛,这里是指梅花的寒光逐渐聚集。 4. 朝暝:早晨和黄昏,这里是指一天中的不同时刻。 5. 风引去来香:风吹过带来梅花的香气。 6. 妆面:梅花的美丽容颜。 7. 青镜:古代青铜镜子,这里用来比喻清澈的水面。 8. 歌尘:歌声引起的尘埃,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飘落。 9. 画梁:彩绘的房梁,这里用来形容房屋的富丽堂皇。 10. 遥止渴:指远方的止渴之需,这里是指希望梅花开花时能解渴。 11. 何暇泛琼浆:无暇顾及品尝美酒,这里是指专心欣赏梅花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梅》这首诗通过对“大庾”(又称梅岭)地区所产的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李峤对于梅花的独特见解。在诗人眼中,梅花是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花卉,它代表着坚韧、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首联“大庾歛寒光,南枝独早芳”,以地理为背景,突显了梅花的生存环境。在大庾寒冷的气候下,南方的梅树枝独自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展现出梅花的勇敢和顽强的生命力。 颔联“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通过“雪”和“风”两种自然现象,进一步揭示了梅花的特性。早晨或傍晚时分,雪花与梅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而风则将梅花的香气传播出去,使得人们能够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的芬芳。 颈联“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运用比喻手法,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高雅。梅花的妆容如同镜子中的倩影,美丽动人;而梅花的香气则在画梁间萦绕,使人陶醉。 尾联“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借梅花之口,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如果能像梅花一样,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希望,那么又何必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物质享受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是唐朝诗人李峤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初唐时期。在这首诗中,李峤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春天的向往。 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文人,李峤在政治生涯上颇有建树,历任宰相、太尉等职,深受皇帝信任。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平静,经历过多次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在这段时间里,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唐时期,国家正处于由乱到治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们开始关注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和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李峤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梅》诗中,李峤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写照,也是对时代精神的诠释。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李峤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品质,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