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泉轩次韵
但怪朱丝韵枯木,那知古润坠寒泉。
鸟啼静夜应传谱,风入寒松拟续弦。
妙体难寻斤斲处,高吟宁堕膝横边。
饮光到此如欣舞,笑倒云门逸格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只是感到红弦与枯木的不协调,哪里知道古老的韵味就像寒泉般悠扬。
鸟儿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应该传播出乐章,微风吹过寒冷的松树仿佛在进行和弦。
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来描绘这美妙的意境,只能高声歌唱,却仍感觉无法完全表达其美妙之处。
陶渊明来到这里会像欢喜舞蹈一样高兴,云门的雅致风格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琴泉轩:诗题中的地点名。
2. 李邴:南宋著名文人,曾官至参知政事。
3. 但怪:只奇怪,表示出乎意料。
4. 朱丝:红色琴弦。
5. 枯木:指琴身,以木头制成。
6. 古润:古老的润泽,这里比喻古琴的品质。
7. 坠寒泉:形容琴声如同泉水般动听。
8. 鸟啼静夜:夜晚寂静时鸟儿的啼鸣。
9. 应传谱:应该可以传递出美妙的曲调。
10. 风入寒松:风吹过寒冷的松树。
11. 拟续弦:准备继续弹奏乐曲。
12. 妙体:美妙的乐音。
13. 斤斲:古代一种乐器制作技艺。
14. 高吟:大声吟诵诗歌。
15. 宁堕膝横边:这句意思是宁肯坠入旁门左道。
16. 饮光:指琴泉轩的主人。
17. 如欣舞:像欣喜若狂的人一样舞蹈。
18. 云门:一种佛教手印。
19. 逸格禅:指不受拘束的禅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琴泉轩”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古琴和泉水的喜爱与欣赏。首联通过“枯木”与“古润”的对比,展现了古琴的独特韵味。颔联则描绘了鸟啼、风入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的美妙。颈联则强调了诗人在品味古琴之妙时的专注与投入,尾联则以饮光和云门的比喻,表达了对这首诗歌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音乐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琴泉轩次韵》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李邴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5年,正值金兵入侵中原之际。李邴曾担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职,后因战乱辞官归隐。他的诗词风格清丽婉约,善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深受当时文人墨客喜爱。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民众疾苦不断。然而,在诗歌的创作中,李邴却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将人生际遇融入自然景色之中,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对琴泉轩的美好描绘,展现了南宋文人在乱世中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