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庆老不值
惠远过溪应送陆,玉川入寺不逢曦。
夕阳半岭鸦栖树,拄杖寻山步步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路过的风景正好衬托出陆地的宽广,进入寺庙的时候却没有遇见晨曦。夕阳照射在半山腰上,乌鸦栖息在树上,我手持拐杖寻找山路,每一步都显得缓慢而犹豫不决。

去完善
释义
1. 访:拜访;
2. 庆老:指著名禅师行勤;
3. 不值:没有遇到;
4. 惠远:指东晋时期的高僧惠远大师;
5. 溪:小河沟;
6. 应:应该;
7. 玉川:此处可能指著名的禅院,或泛指佛门之地;
8. 寺:佛教的庙宇;
9. 陆:指上文提到的惠远大师;
10. 曦:阳光;
11. 夕阳: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
12. 半岭:半山腰;
13. 鸦:乌鸦;
14. 栖:栖息;
15. 树:树木;
16. 拄杖:手杖,用作支撑行走的工具;
17. 寻山:寻找山水美景;
18. 步步迟:走路的速度慢下来。

去完善
赏析
《访庆老不值》是宋代诗人李邴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寻访友人未遇为主题。首联写诗人想象友人在远处过溪送别陆游的场景,用“惠远过溪应送陆”表现他与陆游的深厚友谊;而次联则设想友人在寺庙中未能遇到卢仝的情形,通过“玉川入寺不逢曦”表达一种遗憾的情绪。
颔联“夕阳半岭鸦栖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夕阳西下,乌鸦在半山腰栖息,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和失落。诗人以此寓意自己寻觅友人未果的心境。
尾联“拄杖寻山步步迟”点明诗人的行动:手扶竹杖,缓慢地行走在寻山的路上,步步迟缓,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见的焦急心情,同时也体现出他在寻访过程中的失望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庆老不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李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当时,李邴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由于朝政日非,又见官场腐朽,他深感忧虑。这一时期,宋朝国力渐衰,政治腐败,战乱频繁。
在访问庆老时,李邴没能见到庆老本人,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遗憾之情。诗中的“访庆老不值”指的是拜访庆老而没有遇到他。“值”的意思是遇见。整首诗以含蓄的手法描绘了李邴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对朝廷局势的担忧。通过对访人不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