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那潇洒的江梅,在竹子的枝头稀疏的地方,横斜地伸展出两三支。
春天来临,东君也不加以呵护,任凭它被雪压和霜欺。
无情的燕子,害怕春天的寒冷,不敢轻易错过花期的到来。
可是,每年大雁北归,总能看到曾经盛开时的美景。
清澈的小溪如同白练般流淌,询问那华丽的玉堂,与简陋的茅舍有什么不同。
自从故人离去之后,新的诗篇也显得落寞。
天空中飘着几朵淡云,月光皎洁,面对这江天和天空,谁能理解它的情感。
只能空自怀念那清新的香气并未减少,只是风流韵事不再为人所知了。

去完善
释义
1. 潇洒江梅:形容江边的梅花潇洒自然,不受束缚。
2. 竹梢疏处,横两三枝:竹子顶端稀疏的地方,横斜地生长着两三支梅花。
3. 东君:指春天,古代诗文中常以东君指代春天。
4. 雪压霜欺:梅花承受着雪和霜的压迫。
5. 无情燕子:燕子无情,意指燕子不顾梅花盛开的时候。
6. 寒春天:指春天的寒冷天气。
7. 塞雁:指北方的大雁。
8. 玉堂:指富丽堂皇的宫殿。
9. 茅舍疏篱:简陋的茅草房和稀疏的篱笆。
10. 故人:指已故的人,这里指已故的诗人。
11. 新诗:新的诗篇,这里指李邴的新诗。
12. 微云淡月:微薄的云彩和淡薄的月光。
13. 江天:江河天空,指广阔的天地。
14. 分付他谁:让他谁来负责。

去完善
赏析
《汉宫春》是宋代诗人李邴创作的一首咏梅词。在这首词中,李邴以梅为引,抒发了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上片以梅为喻,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傲骨。“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梅花的潇洒姿态,仿佛在寒冷的冬日里,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温暖。然而,梅花却受到了“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的摧残,这既是对自然界的描绘,也是对人生际遇的隐喻。
下片以燕子和塞雁为引,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燕子无法抵挡春天的寒冷,失去了与梅花共舞的机会。而“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塞雁虽然每年都会回来,但却无法感受到梅花的芬芳。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感慨。
结句“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怀念之情。尽管梅花的清香依然如故,但它那独特的风流韵事却不再为人所知。这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
总的来说,《汉宫春》是一首以梅为引,抒发人生感慨的词。李邴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人生际遇的无常与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名优秀语文老师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宫春》是南宋词人李邴的一首名篇。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0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金兵南下,中原沦陷,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的时期。
李邴本人曾担任南宋朝廷的官员,对国家的局势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这个时期,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曾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更为深切。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然表面上保持着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却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一方面,朝廷内部的腐败和无能使得国家政治日益衰败;另一方面,北方的金兵不断南下侵扰,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邴创作了这首《汉宫春》,通过对汉朝宫殿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词中的“东风不与周郎面,春到江南花满树”等句,既是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