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美人书字)
沉吟不语晴窗畔。小字银钩题欲遍。云情散乱未成篇,花骨欹斜终带软。
重重说尽情和怨。珍重提携常在眼。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明亮的窗户旁默默思考。用小楷细细地写满了。思绪纷乱无法写成篇章,花儿凋谢的姿态始终带着柔弱的气息。反复讲述着深情与幽怨。珍惜地把它们留在心头。虽然只能短暂靠近那纤细的手指,但更羡慕那些华丽细腻的象牙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木兰花:是这首诗词的标题,没有实际意义,它只是指出这首诗词的形式是《木兰花》。
2. 美:赞美、赞美的对象,这里指代被书写的人或事物。
3. 人书字:人写的字,这里特指美人写的字。
4. 沉吟:形容人在思考时犹豫不决、低声自语的状态。
5. 不语:不言语、沉默的状态。
6. 晴窗:阳光明媚的窗户。
7. 小字银钩:此处形容字迹细腻、优美。
8. 题欲遍:想要将内容全部写出。
9. 云情散乱:指书法线条的自然流动感,如同云彩一般飘逸、自由。
10. 花骨:这里指代字形之美,如花骨朵般独特且饱满。
11. 欹斜:不平衡、歪斜的样子。
12. 带软:带着柔软的美感。
13. 重重说尽:详尽地表达出来。
14. 情和怨:情感与哀怨的交织。
15. 珍重提携:珍视地随身携带。
16. 常在眼:经常留意、关注。
17. 暂时:短时间内。
18. 得近:靠近、接触到。
19. 玉纤纤:指美人的手。
20. 翻羡:反而羡慕。
21. 缕金红象管:毛笔的一种,用金色丝线和红色象牙制成笔管,非常精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美人在晴窗边书写的场景,展现了她优雅的气质和细腻的内心情感。"沉吟不语晴窗畔"一句描述了美人专注的神态,仿佛在思考如何把内心的情感化作优美的文字。"小字银钩题欲遍"则表现了她的书法技艺娴熟,每一笔都充满了深情。
下阕中,"重重说尽情和怨"表明了这位美人的情感丰富,既有喜悦,也有忧愁。而"珍重提携常在眼"则暗示了她对自己的作品非常珍视,时刻放在眼前欣赏。最后两句"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则以巧妙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美人书写的字迹的喜爱,甚至超过了那些名贵的毛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兰花(美人书字)》是南宋文学家李邴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描述了一位美女在月光下练习书法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美人书法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该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年-1162年),此时正处于南宋初期,北方中原地区被金国占领,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李邴作为一位文人雅士,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尤为关注。他通过赞美美人的书法技艺,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的期望。
从作者的人生际遇来看,李邴在南渡之后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与秦桧政见不合而辞官回乡,闲居期间以诗文自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木兰花(美人书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佳作,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总的来说,《木兰花(美人书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初期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李邴作为一名文人墨客,通过赞美美人的书法技艺,表达了对于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的期望,同时也展示了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