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六庵
莫言藏六便忘筌,一六俱非是本然。
枯木有人能采菌,白牛无地可施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不要隐瞒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因为真正的价值是无法隐藏的。无论是六便士还是十万金,都不能代表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只有内心真实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财富。 就像一棵枯萎的树木也能长出菌菇,一片雪白的土地无法束缚住一头健壮的牛,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潜力和价值,不要因为外在的条件而低估自己的能力。

去完善
释义
《藏六庵》注释如下:
1. 莫言:不要说。
2. 藏六:此处指心不向外求,“藏”即隐藏,收敛;“六”指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佛教认为这些外在诱惑会让人产生执著。
3. 忘筌:忘掉竹制的捕鱼工具,意为抛弃技巧和方法。
4. 一六俱非:一切有形的都并非真实本质。
5. 本然:原本的面貌或状态。
6. 枯木:比喻无法再长出食物的地方,此处指没有智慧的人。
7. 采菌:采摘蘑菇,此处指获取佛法。
8. 白牛:纯净无染的本性,出自禅宗公案中的“骑牛觅牛”的故事。
9. 无地可施牵:找不到可以施展牵引的余地,形容人进入顿悟境地时,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和引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藏六”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与探索。在诗中,“藏六”被视为一种境界,意味着超越世俗的羁绊,回归自然之本。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尽管我们试图寻求内心的宁静,但真正的自由在于放下执着,回归到生命的本真。这种境界正如那句禅语所言:“一六俱非是本然”,意为不要执著于世间的一切,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藏六庵》是南宋诗人李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7年,正值南宋初期,金人南侵之际。在这时期,李邴身处江湖之远,未能直接参与抗金战争,但他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寄情于山水之间。
李邴在宋徽宗时期曾任太常少卿、礼部尚书等职,后因直言劝谏而被贬谪。到了南宋初年,他虽未被重新启用,但仍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期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在这个时期,李邴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藏六庵》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慨。诗中的“藏六庵”是指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发现的一处幽静之地,这里远离尘嚣,让人感受到与世无争的宁静。而“人间无此乐”则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藏六庵》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初期,作者李邴经历了宦海沉浮,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深感忧虑,因此他选择通过游历山水、创作诗篇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