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高阳方面,河间都会,三关地最称雄。粉堞万层,金城百雉,楼横一带长虹。烟素敛晴空。正望迷平野,目断飞鸿。易水风烟,范阳山色有无中。
安边暂倚元戎。看纶巾对酒,羽扇摇风。金勒少年,吴钩壮士,宁论卫霍前功。乃眷在清衷。恐凤池虚久,归去匆匆。幸有佳人锦瑟,玉笋且轻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阳地区,河间的城市中心,三个关卡的地区最为强大。
城墙上的粉末使得其看起来如同千层饼,这座金光闪闪的城市拥有美丽的远景。
烟雾散去,天空一片宁静。
远望无边际的平原,目光无法触及到飞行的鸿雁。
易水地区的风吹过,带来的是范阳山的景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暂时依靠主要的指挥官来维护安全。
看看那些戴着头巾对着美酒的人,他们手中的羽毛扇轻轻摇晃着。
金勒代表着那些年轻勇敢的人,吴钩代表那些有着勇气和力量的人,无须谈论他们的过往成绩。
心里面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恐怕在空闲的时候想要回去的想法太过迫切了。
幸运的是,我们有美丽的女子和她们的乐器,轻轻敲击就像轻轻抚摸着玉石一样让人平静。

去完善
释义
1. 高阳:古邑名,位于今河北省高阳县东南。
2. 河间:古地区名,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河北省沧州一带。
3. 三关:具体所指存在争议,这里可能指古时的三个重要关隘。
4. 粉堞:即白粉涂饰的城墙垛口。
5. 金城:形容坚固的城墙。
6. 百雉:形容城墙高大。
7. 烟素:烟雾般的白色。
8. 易水:流经河北的一条河流,曾有许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此发生。
9. 范阳:古郡名,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市及其附近地区。
10. 安边:安定边疆。
11. 元戎:军队统帅。
12. 纶巾:古代头巾的一种,常为文人所戴。
13. 羽扇:用羽毛制成的扇子,常与纶巾一同出现,象征儒雅风度。
14. 金勒:指骑马时勒住马匹的工具。
15. 少年:年轻人。
16. 吴钩:古代吴国制造的一种刀形兵器,这里代指军事。
17. 卫霍: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这里指代英勇的武将。
18. 清衷:高尚的品质。
19. 凤池:皇宫中的池塘,借指朝廷。
20. 玉笋:喻指女子的手指或手。

去完善
赏析
《望海潮》以磅礴的笔触描绘了河北地区的高阳、河间的雄浑景色和军事地位。词人以长城、烽火台等元素为画面背景,显现出这片区域的广阔与壮美。阳光下的白雾消散,视野所及之处呈现出一片平旷的田野,雁群飞行在空中,景象动人。紧接着,词人借古喻今,描述唐代名将李牧的英勇事迹,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仰,也暗示着当下尚需类似的英雄来保卫国土。
全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意象丰富,富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其中的"金勒少年,吴钩壮士"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守卫边疆的热血青年和英勇将士,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最后,"幸有佳人锦瑟,玉笋且轻拢"又转向细腻的情感描绘,表明在这群勇士的背后,还站着那些默默支持他们的亲人们。整首词不仅展现了河北地区的雄伟风光,更传递出一幅军民同心、共同维护边疆安宁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海潮》是宋代词人晁端礼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90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中期,汴京(今河南开封)作为都城繁华昌盛,商业繁荣,艺术文化蓬勃发展。
晁端礼在当时虽非著名文人,但其家族显赫,与皇室和官僚士绅交往广泛。他身处盛世,享受富贵荣华的生活,却也面临家族的衰落和个人命运的沉浮。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的词风别具一格,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
此外,《望海潮》一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如其中的"凤凰双栖"、"青楼迥绝"等描绘了汴京的繁华景象,"画图难足"则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创作水平。
总的来说,《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复杂而丰富,包含了时代背景、个人际遇以及社会风貌等多方面的元素,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