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采桑子·中庭雨过春将尽

标题包含
采桑子·中庭雨过春将尽
中庭雨过春将尽, 片片花飞。 独折残枝, 无语凭阑只自知。 玉堂香暖珠帘卷, 双燕来归。 后约难期, 肯信韶华得几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又作正仲,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词人、大臣。他的生平事迹如下: 1. 早期经历:冯延巳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冯良建曾担任唐朝的工部尚书。冯延巳自幼聪颖过人,勤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庭院春雨过后春意将尽, 花瓣纷纷扬扬飘散如雪。 独自折下那残败的花枝, 默默无言倚栏却只有自心知。 华丽的屋内暖意融融,珠帘轻卷, 一对燕子归来筑巢安家。 未来的约定难以确定日期, 谁又相信这美好的春光能维持到何时?
去完善
释义
《采桑子·中庭雨过春将尽》注释: 1.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相和歌·采桑子》。 2. 中庭:古代建筑里的正厅前的院子。 3. 春将尽:春天即将结束。 4. 玉堂:华丽的宫殿或殿堂。 5. 珠帘:用珠子串成的帘子,通常用于装饰。 6. 后约难期:指未来的约定难以预料。
去完善
赏析
《采桑子·中庭雨过春将尽》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孤独、怀旧的心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中庭雨过春将尽”点明了季节和天气特征,为全词定下了伤春的基调。接下来,“片片花飞”形象地展现了落花飘零的场景,突出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紧接着,“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表现了词人独自倚栏、无奈地看着花儿凋谢的情态,凸显了他的孤独与忧郁。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留恋春天美好的时光;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春天的离去。 下阕中,“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玉堂、珠帘和华丽的景象表现出富贵荣华的生活,而双燕归来则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然而,接下来的“后约难期,肯信韶华得几时”又流露出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无法把握命运的感慨。其中,“后约难期”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担忧,而“肯信韶华得几时”则暗示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常感。 整体来看,这首《采桑子·中庭雨过春将尽》以暮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传达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在艺术表现上,它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使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相连,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桑子·中庭雨过春将尽》这首词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的作品。据史料记载,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948年左右,正值南唐开国初期。在这段时间里,冯延巳曾任宰相,但由于政治斗争激烈,他的地位并不稳固。然而,冯延巳凭借着出众的文学才华和高尚的品质,仍然受到皇帝和民众的尊敬。 这个时期的南唐虽然表面繁荣,但实际上社会矛盾重重。在政治上,皇权逐渐衰弱,宦官权力膨胀;在经济上,由于战乱频繁,农业和商业受到严重影响;在文化上,士大夫阶层与庶民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这一切都给了冯延巳极大的创作灵感,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