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朱颜日日惊憔悴
朱颜日日惊憔悴,
多少离愁谁得会?
人事改,空追悔,
枕上夜长只如岁。
红绡三尺泪,
双结解时心醉。
魂梦万重云水,
觉来还不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日照镜都发现自己日益憔悴,
这无数的离别愁绪有谁能体会?
人事已然改变,只能空留遗憾,
躺在床上度过的漫漫长夜如同岁月悠悠。
红色的丝巾上沾满了泪水,
解开双结的时候心也在颤抖。
魂牵梦绕千里云水之间,
醒来却仍未入眠。
去完善
释义
1. 朱颜:红润的容颜,指代青春。
2. 日日:每一天。
3. 惊憔悴:因忧虑而显得瘦弱。
4. 离愁:离别时的忧愁。
5. 谁得会:谁能理解。
6. 人事改:世事变化。
7. 空追悔:白白地后悔。
8. 枕上夜长:在枕头上度过漫长的夜晚。
9. 只如岁:如同一年般漫长。
10. 红绡:红色丝绸,此处指女子的眼泪。
11. 三尺:长度单位,约一米,表示女子哭泣时间之长。
12. 双结解时:解开带子时,喻指离别的时刻。
13. 心醉:内心充满惆怅与无奈。
14. 万重云水:比喻相距遥远。
15. 觉来:醒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朱颜日日惊憔悴”一句,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因离别而日渐憔悴的面容,揭示了她内心的悲痛与无奈。接下来的“多少离愁谁得会?”则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无法排解的离愁,使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
紧接着,词人通过对主人公日常生活的描述,传达了她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担忧。“人事改,空追悔,枕上夜长只如岁。”这三句不仅写出了主人公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还表现了她在漫漫长夜中孤独寂寞的心情。
下阕则以具体的情景和细节描写,展示了主人公悲伤的心境。“红绡三尺泪,双结解时心醉。”这两句描述了主人公在离别时的场景,以及她痛苦的心情。最后两句“魂梦万重云水,觉来还不睡。”则是通过梦境中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的深切怀念,以及她对重逢的无尽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应天长·朱颜日日惊憔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943年至960年间,此时正值南唐后主李煜在位初期,国力相对衰弱。
冯延巳一生坎坷,他曾三度出任南唐宰相,但因政坛斗争激烈而屡次被贬谪。在这首词的创作期间,冯延巳因受到政敌的排挤而再次被罢相,这使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无奈。然而,在经历了人生起伏之后,冯延巳更加珍惜当下,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此外,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冯延巳的词作往往透露出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这个时期也是词这种文学形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冯延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