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渭桥晚眺
秦地有吴洲,千樯渭曲头。人当返照立,水彻故乡流。
落第春难过,穷途日易愁。谁知桥上思,万里在江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秦地的吴洲,有成千上万的船只在渭水弯曲的地方。人们在返照下站立,水流映照着故乡的景象。春天落榜让人感到难过,贫困的道路让人更容易忧愁。谁知道桥上的思绪,却已远在万里的江楼。
去完善
释义
1. 秦地:指长安一带,因为古代这里属于秦国和秦朝的统治范围。
2. 吴洲:指的是长江下游一带,即今江苏浙江等地,此处比喻江南水乡。
3. 千樯:形容船只众多。
4. 渭曲头:指渭水弯曲的地方。
5. 人当返照立:在落日余晖中站立。
6. 彻:清澈。
7. 故乡流:指流水带走了作者的乡愁。
8. 落第:考试没有考中。
9. 春难过:形容落第之后的沮丧心情。
10. 穷途:走投无路的境地。
11. 日易愁:每天都容易感到忧愁。
12. 谁知:有谁知道。
13. 桥上思:站在桥上思考。
14. 万里在江楼:即便相隔万里,也可以在江边的楼上看到家乡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东渭桥晚眺》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绘了东渭桥一带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首联“秦地有吴洲,千樯渭曲头”,写的是东渭桥的地形特点,“秦地”指陕西一带,“吴洲”则是江苏、浙江等地,此处以“秦地有吴洲”暗喻诗人所处的位置;“千樯渭曲头”则表现了这里船舶云集的景象。
颔联“人当返照立,水彻故乡流”,通过“返照”与“故乡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夕阳下故乡流水时深深的乡愁。这里的“返照”既可以理解为夕阳的余晖,也可以看作是时间的流逝,象征着诗人年华已逝,功名未成。
颈联“落第春难过,穷途日易愁”,则是诗人抒发自己困顿失意的情感。其中“落第”是指科举考试未能及第,诗人以此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穷途”一词出自《庄子·养生主》,意为处于困境的境地。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奈和悲哀。
尾联“谁知桥上思,万里在江楼”,表达出诗人远在天涯的感慨。东渭桥上的所思所想,虽距离家乡万里之遥,却仍然能触景生情,可见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何等深切。
整首诗通过对东渭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渭桥晚眺》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15年,正值唐宪宗元和年间。在这一年里,李频遭受了仕途上的挫折,他被任命为陕县丞,离开了繁华的长安城,来到了位于今陕西省三门峡市的陕县。这种人生际遇的变化使他对故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元和中兴”的阶段,唐宪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逐渐繁荣。然而,地方割据势力仍然存在,边疆地区也不时发生战事。东渭桥位于长安城东,是当时重要的水运枢纽,连接着关中和中原地区的交通往来。站在东渭桥上,诗人可以看到当时的民众在此劳作、商贾云集的景象,同时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世事的沧桑。
《东渭桥晚眺》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诗人通过对东渭桥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