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似月桂而丽感兴成诗
名花千古不成尘,不比昭阳绝代人。
回首两都今一梦,是谁污作汉宫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古传世之名花,与昭阳殿上的绝世佳人相比,亦是毫不逊色。回顾历史,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梦幻泡影,究竟是谁玷污了这汉宫的春色?
去完善
释义
1. 汉宫春:这里指汉代宫廷中的一种游戏或者娱乐方式,通常与美人有关。
2. 昭阳:指汉代的昭阳殿,是皇宫中著名的宫殿之一,象征着繁华与奢靡。
3. 两都:这里应该是指西汉时的长安和东汉时的洛阳两个都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感慨展现出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思。诗人以“名花千古不成尘”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千古名花的非凡品质,暗示其高雅脱俗、不同凡响的特质。接着,诗人以“不比昭阳绝代人”为对比,表现出名花的高尚品质与绝代佳人的截然不同,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
“回首两都今一梦”,诗人回顾历史,感叹曾经繁华的两都已成虚幻,表达了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诗人发出疑问:“是谁污作汉宫春?”这里的“汉宫春”暗指汉代宫廷中的豪华生活,诗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揭示了历史的真相,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高尚品质的赞美。
这首诗以名花为主题,通过对比手法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深入洞察,既富有艺术感染力,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宫春似月桂而丽感兴成诗》这首古诗出自南宋著名诗人钱时之手。钱时,字子是,号曲江居士,浙江嵊县人。钱时在南宋时期颇有文名,因应试不第而绝意仕进,以诗文自娱。钱时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乱之后,开始走向稳定。经济和文化逐渐繁荣,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这段时间里,钱时的人生际遇颇有些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无奈和痛苦,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他选择了以诗文自娱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繁。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仍然坚守着对文化的信仰,用自己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钱时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凭借着对诗歌的执着追求,创作出了一批富有哲理和韵味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