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陆宣公双湖新祠
奏稿倘能安国步,投荒何敢爱家林。
双湖万顷湖天月,长与先生照赤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果我的呈词能够帮助国家安定,即使流放边疆我也无怨无悔。在那辽阔的双湖上,明月高悬,这明亮的月光始终与您一起照耀着赤诚之心。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谒:拜访。
2. 陆宣公:即唐朝名臣陆贽,因曾官至翰林学士,故又称陆宣公。他多次上疏力谏皇帝减轻赋税、赈济灾民,颇有政绩。
3. 双湖:指福建莆田的南湖和白塘两个湖泊,此处泛指湖水丰富的地区。
4. 新祠:陆贽在福建莆田的白塘乡建有祠堂,作者拜访的是这个新建的祠堂。
5. 国步:国家的命运。
6. 投荒:流放到边远地区。
7. 家林:家乡,家园。
8. 万顷:形容湖泊水面辽阔宽广。
9. 湖天月:湖泊上的天空之月。
10. 长与:长久地伴随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谒陆宣公双湖新祠》,表达了诗人对陆宣公的敬仰之情。首句“奏稿倘能安国步”,意味着如果陆宣公的奏疏能够得到皇帝的采纳,就可以稳定国家局势。接着,诗人用“投荒何敢爱家林”来表达陆宣公为国家和百姓着想,舍弃个人安逸的精神品质。
诗中的“双湖万顷湖天月,长与先生照赤心”形象地描绘了湖面广阔无垠的景色和月光倒映的夜景,以此表达诗人对陆宣公忠诚爱国、赤胆忠心的崇敬之情。整首诗通过赞美陆宣公的高尚品质和家国情怀,展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谒陆宣公双湖新祠》的作者是南宋诗人钱时。它创作于公元1209年,也就是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在这个时期,由于金朝入侵,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沦丧,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对内政治腐败,对外妥协退让,导致国家形势危急。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诗人钱时对先贤陆宣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陆宣公(960-1029),即陆九渊,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改革家。他在世时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后世所推崇。钱时在诗中对陆宣公进行了高度评价,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与此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的忧虑。他讽刺了当时的权臣误国,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在诗的最后两句“后车莫笑前车失,千古兴亡尽此渠”中,诗人警示后人要吸取教训,勿忘历史,警惕重蹈覆辙,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