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秦楼

标题包含
过秦楼
燕蹴飞红,莺迁新绿,几阵晚来风急。 谢家池馆,金谷园林,还又把春虚掷。 年时恨雨愁云,物换星移,有谁曾忆。 把一尊试酹,落花芳草,总成尘迹。 频自笑、流浪孤萍,沾泥弱絮,有底困春无力。 银屏香暖,宝簟波寒,又负月明今夕。 往事梦里,沈思惟有罗襟,泪痕犹湿。 奈垂杨万缕,不系西风白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子掠过飘零的花瓣,黄莺落在新生的新叶上,傍晚时分疾风阵阵吹来。 谢家的水池和宅邸,还有金谷园等美景,却无奈地再次错过春天。 去年这个时候阴雨绵绵、愁云笼罩,物换星移,又有谁还记得? 尝试着倒一杯酒祭奠逝去的落花和青草,但终究是化为尘土的痕迹。 时常自嘲,像孤萍一样无依,又像弱絮一样沾满泥土,我在春天的美好中感到无能为力。 银屏上散发着香气,清凉的竹席似乎带着波浪,又辜负了今晚的月光。 过去的回忆在梦中浮现,只有罗襟上的泪痕依然湿润。 然而那万千柳丝却无法挽留夕阳与春风。
去完善
释义
燕蹴飞红:燕指燕子;蹴意为踢或踩;飞红意指飘落的红花。整句描述的是燕子在飞翔时踢踏飞舞的落花。 谢家池馆:谢家是东晋时期的世家大族,这里借用以指代豪华的别墅或庭院。池馆指的是建在水边的亭台楼阁。 金谷园林: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花园,这里借用来形容华丽的花园。 物换星移:这句意味着时间流逝,景物变幻,多用以感叹岁月沧桑。 流浪孤萍:形容孤寂无依的流浪生活。 沾泥弱絮:比喻处境艰难,无法自主。 有底:方言词汇,即“有什么”的意思。 银屏香暖:银屏代指华丽的家庭陈设;香暖表示室内温暖而香气弥漫。 宝簟波寒:宝簟指的是精美的竹席;波寒表示凉意袭来。 明月今夕:这是古代的惯用语,意思是今晚的月光。 往事梦里:形容往事只留在梦境之中。 沈思惟有罗襟:这句的意思是只有在罗襟上寻找到沉思的痕迹。 垂杨万缕:描述了柳树条垂挂的姿态。 不系西风白日:意指柳枝无法抵挡西风吹拂和白日照耀带来的变化。
去完善
赏析
《过秦楼》这首词以燕蹴飞红、莺迁新绿的暮春景象开篇,迅速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谢家庭馆,金谷园林”两句话代表了作者所处的环境——一个是富丽堂皇的豪宅,另一个是美轮美奂的园子,但却无端感到空虚。 紧接着,词人提及自己的年岁和过去充满烦恼的生活,感叹岁月匆匆,物是人非,引发了无人可解的内心郁结。之后的画面呈现了词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独自喝酒、感慨人生虚无的情景。 下阙中,词人自嘲自己像孤独漂浮的浮萍和粘连泥土的柳絮一样无法振作精神,只能反复沉沦在往日的回忆里。“银屏香暖,宝簟波寒”这两句显示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面对现实,他悲催地发现:就像西风挟持不住白天的阳光一样,他无法摆脱自己的困境。整首词将词人的困春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秦楼》是明代诗人邓有功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年,约公元1644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矛盾尖锐。 邓有功(约1595-1671),原名邓珍,字子良,号东篱山人,江苏苏州人。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博学多才,尤其擅长诗词歌赋。然而,他在科举道路上并不顺利,多次应试不第。这使他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不满和忧虑。 在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下,邓有功亲眼目睹了战乱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他深感国家的危机和社会的不公,因此,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在这首《过秦楼》中,他以秦楼比喻国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