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寄汉阳故人
浦口停留待信风,城边落日乱流通。
梧桐院落秋声里,橘柚人家晚照中。
棹歌几处惊寒切,砧响千村入耳同。
日日愁心西北望,汉阳枫叶落无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浦口港口等待顺风而行的信风,夕阳西下,阳光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流淌。
在秋季的梧桐院落下,橘柚树丛的农舍沐浴在傍晚的阳光中。
湖面上的歌声断断续续,显得有些寒意,而河边村庄传来的捣衣声此起彼伏,传入耳中。
每天对着北方担忧不已,汉阳江边的枫叶仿佛永远不会凋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浦口:水滨,江边。
2. 信风:不断规律地定向而来的风,如东风、南风等。此处指顺风。
3. 院落:院子里的房子。
4. 秋声:秋天的声音或景色。
5. 橘柚:柑橘类果树及其果实。
6. 砧响:捣衣声。
7. 千村:众多的村庄。
8. 愁心:忧愁的心情。
9. 西北望:面朝西北方向遥望。
10. 汉阳:古县名,在今湖北省汉阳县一带。
11. 枫叶:枫树的叶子。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描述了江边的停泊,等待顺风的信风,显示出一种悠哉的意境,也暗示了友人可能迟来的信息。城边的落日与通流的景象相映衬,寓意着一种纷扰的生活和世态的变化无常。
颔联:院子里的梧桐树落叶的声音表达出秋天特有的氛围,桔柚种植的人家则反映出了乡村宁静的景象。通过黄昏时的景色描写,使得全诗具有了一种寂静、沉思的氛围。
颈联:以几处的歌声和千家捣衣的声音共同反映出秋天的景象。这些都是自然的声音,使人们感觉到了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增加诗意的同时,也使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
尾联:描述了诗人每日思念朋友的心情,虽然愁心难释,但是看到那无尽的枫叶飘落,又有了一种平静的心态。结尾留下了富有诗意的想象空间,是诗人对自己心情的一种自我慰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寄汉阳故人》是南宋文学家、诗评家严羽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正是严羽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严羽任职荆州幕府,身处官场,但心中仍怀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与此同时,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时局变化和民众的疾苦。此时,金兵南下,国家危机四伏,而南宋朝廷却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使严羽深感忧虑。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严羽借《舟中寄汉阳故人》表达了思念故人和忧虑国事的心情。诗中以舟中的江水流逝比喻时光流逝,感慨人生短暂;以汉阳故人喻指那些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全诗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