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洞霄
踏雪来游大涤宫,缘崖一一访仙踪。
回环九锁银为阙,峭拔千山玉作峰。
冰柱高垂泉带石,珠幢整立桧兼松。
清寒入骨非人境,知在云霄第几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踏着白雪来到大涤宫游玩,沿着山崖一路追寻着神仙的踪迹。
九道铁链环绕着银白色的宫殿,陡峭的山峰被玉雕琢而成。
山泉从冰柱上垂下,带着石头流泻而下,珍珠般的帘幕整齐地挂在桧树和松树之间。
这里的寒冷深入骨髓,仿佛不在人间,不知道此刻距离天空的第九重还有多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洞霄:这里指大涤山洞霄宫。位于浙江杭州。
2. 倪思:南宋诗人。
3. 大涤宫:即洞霄宫,在大涤山中,相传汉代道士魏伯阳炼丹于此。
4. 九锁:道教传说,天界有九重门,象征修炼的九个阶段。
5. 珠幢:以珍珠装饰的经幢,这里指松树与柏树交错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游仙境的美好景象,诗中可见其审美意象丰富而精致,表现力颇强。首联“踏雪来游大涤宫,缘崖一一访仙踪”展现了诗人初到仙境的场景;颔联“回环九锁银为阙,峭拔千山玉作峰”则通过对银色宫殿和玉色山峰的描述展现了仙境的华丽和庄严;颈联“冰柱高垂泉带石,珠幢整立桧兼松”则描绘了泉水、松树等自然景观,表现出仙境的静谧与美好;尾联“清寒入骨非人境,知在云霄第几重”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仙境的神秘和超凡脱俗。整体来看,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仙境的壮丽景色,传达出他对仙境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入洞霄》是南宋诗人倪思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1279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历史变革,如靖康之耻、金国南侵、南宋建立等事件。
在这段时间里,倪思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太子的老师,后又因为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贾似道而被贬职。他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学识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在时代背景下,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仍,民众疾苦重重。倪思目睹了这些社会现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揭示现实问题,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共同振兴国家。因此,他在《初入洞霄》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