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烟亭
延福寺前亭下水,浅不容舠深没底。
青林磅礴上云气,宛如翔鸾开羽翅,又如翠屏临水峙。
山鸡照影空自媚,白鹭窥鱼惊不起。
长官时时来隠几,殆似闻韶喜忘味。
阆州城南胡可比,惜哉子美未见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延福寺前的亭子下流水潺潺,浅得无法容纳小船,而深处则深不见底。
苍翠的树林磅礴向上直入云霄,如同翱翔的凤凰张开翅膀,又像翠绿的屏风在水边矗立。
山鸡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独自顾影自怜;白鹭在水中看到游鱼,惊讶地扑腾着翅膀,却不敢起飞。
长官时常来这里休息,好像忘记了世间的滋味,只沉浸在美好的景象中。
阆州城的南面,如此美景,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只可惜杜甫未能亲眼见到。
去完善
释义
1. 延福寺:位于浙江杭州的佛教寺庙。
2. 淺不容舠:舠是一种小型船只,这里表示湖水不深。
3. 青林磅礴:形容树木茂密。
4. 翔鸞開羽翅:飞翔的鸞鸟张开翅膀。
5. 翠屏臨水峙:绿色的屏风矗立在湖水上。
6. 山雞照影:山鸡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比喻孤芳自赏。
7. 白鷺窺魚:白鹭偷看游动的鱼,比喻专注的样子。
8. 官長時時來隱幾:长官常常来这里休息。
9. 殆似聞韶:好像听到了美好的音乐。
10. 阆州城南:古代位于四川南充的一个地区。
11. 子美:唐代诗人杜甫的字。
去完善
赏析
《空烟亭》描绘了延福寺前亭的景致。诗人通过对水、青林、山鸡、白鹭等元素的描绘,生动展现了空烟亭周围的自然风光。此诗的赏析如下:
首联“延福寺前亭下水,浅不容舠深没底”,描写了亭下水的深浅变化,突出了其特点。
颔联“青林磅礴上云气,宛如翔鸾开羽翅,又如翠屏临水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青山在云雾中的形象,既像展翅飞翔的鸾鸟,又像临水耸立的翠屏。
颈联“山鸡照影空自媚,白鹭窥鱼惊不起”,通过描绘山鸡和白鹭的活动,表现了空烟亭周边的生机与活力。
尾联“长官时时来隠几,殆似闻韶喜忘味”,则描绘了官员们在此地休闲游乐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空烟亭的喜爱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空烟亭》是南宋著名文人倪思(1147年-1221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至1189年)。这一时期,倪思在官场生涯中历经波折,曾担任礼部尚书、国子监祭酒等要职,后因遭排挤被贬为地方官。
在那个时代,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然而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也颇为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倪思通过《空烟亭》一诗抒发对朝廷纷争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歌描绘了空烟亭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纷扰、归隐田园的心情。同时,诗人借景抒怀,以自然界的美景反衬现实社会的动荡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