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南中使寄岭外故人
见说南来处,苍梧指桂林。
过秋天更煖,边海日长阴。
巴路缘云出,蛮乡入洞深。
信回人自老,梦到月应沈。
碧水通春色,青山寄远心。
炎方难久客,为尔一沾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据说南方有个地方,就是指桂林的苍梧。
过了秋天会更暖和,沿海地区的日照时间会变长。
沿着山路攀爬,深入少数民族的家乡。
回信的人已经老去,梦中的月亮已经沉落。
碧绿的水波传递着春天的气息,青翠的山色寄托着远方的思念。
炎热的地区很难长久居住,为你流下了泪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苍梧:古代地名,即今湖南省和广西自治区一带。
2. 桂林:广西桂林市。
3. 巴路: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的道路。
4. 蛮乡: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5. 碧水:清澈的水。
6. 青山:绿色的山。
7. 炎方:南方炎热的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怀念故人和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对南中、岭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身处边远之地时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困苦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逢南中使寄岭外故人》是唐代诗人常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这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斗争激烈,安史之乱爆发,导致国家陷入战乱和分裂。
常衮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在天宝年间,他因为文才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翰林院待诏。然而,他在宫廷中的生活并不如意,因为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沉迷享乐,不理朝政,政治腐败严重。常衮目睹这一切,内心感到无比忧虑和无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常衮遇到了来自岭南的使者,他向使者打听故人的消息,得知他们在岭南过着平静的生活。这让常衮想起了自己在翰林院的岁月,感慨万分。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逢南中使寄岭外故人》,以表达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