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穆穆上清居,沈沈中秘书。
金铺深内殿,石甃净寒渠。
花树台斜倚,空烟阁半虚。
缥囊披锦绣,翠轴卷琼琚。
墨润冰文茧,香销蠹字鱼。
翻黄桐叶老,吐白桂花初。
旧德双游处,聊芳十载余。
北朝荣庾薛,西汉盛严徐。
侍讲亲华扆,徴吟步绮疏。
缀帘金翡翠,赐砚玉蟾蜍。
序秩东南远,离忧岁月除。
承明期重入,江海意何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上清宫里,藏着丰富的中秘典籍。
金光闪耀的内殿深处,石板上清晰的渠道静谧清凉。
花卉和树木在台边相依相倚,烟雾中的楼阁似乎若隐若现。
一袭精致的丝绸长袍,藏着卷卷美玉篇章。
温暖的墨汁浸润着毛笔,香味萦绕着那些被蛀虫啃咬的字迹。
梧桐叶子从嫩绿转为金黄,桂花的白色花瓣渐渐绽放。
回忆过往的美好,仿佛已有十个年头那么长久。
南北朝时期,荣公和庾信、薛道衡的名字依旧熠熠生辉;西汉之时,严助和徐乐备受赞誉。
他们曾经侍奉君主于华丽的宫殿,四处搜寻诗词歌赋。
翡翠的金光洒满了窗户,珍贵的玉砚相伴左右。
时光荏苒,他们已远离东南之地,离愁别绪也日渐消散。
期望再次回到那明亮的地方,江海的思绪如今又如何?
去完善
释义
1. 穆穆:庄重恭敬的样子;
2. 上清居:古代书院的尊称;
3. 沈沈:深邃的样子;
4. 中秘书:指宫中的藏书;
5. 金铺:金色的门铺;
6. 石甃:石头砌成的渠道;
7. 花树台:花草树木的平台;
8. 斜倚:倾斜依靠;
9. 空烟阁:烟雾缭绕的楼阁;
10. 半虚:一半是空的;
11. 缥囊:装书的丝织袋子;
12. 翠轴:翠绿的书画卷轴;
13. 琼琚:指精美的玉石饰品;
14. 冰文茧:像蚕茧般的纹理,形容书法笔迹清晰;
15. 蠹字鱼:蛀虫啃食过的字,形容书陈旧;
16. 翻黄:黄色的落叶;
17. 吐白桂:盛开的桂花;
18. 旧德双游处:过去的德行朋友们一起游玩的地方;
19. 聊芳:勉强维持美丽;
20. 十载余:过了十年;
21. 北朝荣庾薛:指北朝时期的庾信、薛道衡两位才子;
22. 西汉盛严徐:西汉时期严助和徐乐两位才子;
23. 侍讲:陪伴皇帝听讲;
24. 亲华扆:亲近皇宫;
25. 徵吟:征集诗歌;
26. 绮疏:雕刻着花纹的窗户;
27. 缀帘金翡翠:用金线刺绣的翡翠窗帘;
28. 赐砚玉蟾蜍:皇帝赐予的玉砚;
29. 序秩:按照职位高低排序;
30. 东南远:远离东南;
31. 离忧:离开忧愁;
32. 岁月除:除去岁月的烦恼;
33. 承明期重入:期望再次进入承明殿;
34. 江海意何如:对江海的思念之情如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晚秋时节的景色,以及诗人在集贤院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集贤院的描述,表达了对好友徐、薛两位侍郎的思念之情。
首联“穆穆上清居,沈沈中秘书”,用“穆穆”和“沈沈”两个叠词来形容集贤院的庄严和静谧,暗示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颔联“金铺深内殿,石甃净寒渠”,描述了集贤院内殿的金碧辉煌和庭院的石渠清洁干净,展示出集贤院的美好环境。
颈联“花树台斜倚,空烟阁半虚”,描绘了晚秋时节的花树台和空烟阁,表现了集贤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
接下来,诗人通过“缥囊披锦绣,翠轴卷琼琚”、“墨润冰文茧,香销蠹字鱼”、“翻黄桐叶老,吐白桂花初”等诗句,展示了集贤院内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学习氛围。
接下来的两联“旧德双游处,聊芳十载余。北朝荣庾薛,西汉盛严徐”,表达了诗人对徐、薛两位侍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们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成就的赞美。
最后,诗人通过“承明期重入,江海意何如”,表达了自己渴望再次回到集贤院的心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晚秋时节的集贤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表现了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是唐代诗人常衮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当时,常衮在朝廷担任礼部尚书一职,负责选拔人才、主持科举考试等工作。他因为性格刚直不阿,直言敢谏,所以在朝堂上颇受争议。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突出。皇帝唐德宗崇尚节俭,但宦官和权臣把持朝政,导致政治腐败严重。在这种背景下,常衮深感朝廷用人不公,于是写下了这首抒发感慨的诗作。
诗中将集贤院的清冷环境与朝廷的黑暗现实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徐薛二侍郎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隐含着对朝廷无能的讽刺。在这首诗中,常衮通过对晚秋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哀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