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二
家有园池乐寿康,闲中日月觉偏长。
睡余携幼游花圃,饭后呼童给鹤粮。
堆案纵横书数册,随盘欢喜酒三觞。
客来问我浑无事,家有园池乐寿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中有座花园和池塘让我感到快乐与长寿,闲暇的日子里觉得时间过得格外漫长。午睡后带着孩子们去花圃游玩,用餐后就呼唤童子喂食仙鹤。在书桌上随意翻阅几本好书,随兴喝一杯美酒。当有客人来访问我有何事可做时,我会告诉他:我在家中的花园和池塘里找到了快乐和长寿之道。
去完善
释义
家:自己的家庭或家族;
有园池:拥有花园和水池的宅院;
乐:快乐,喜悦;
寿康:健康长寿;
闲中日月:悠闲的时光;
觉:觉得,认为;
偏长:格外悠长;
睡余:睡醒之后;
携幼:带着年幼的孩子;
游花圃:游览花园;
饭后:用餐之后;
呼童:呼唤男童;
给鹤粮:喂养仙鹤的食物;
堆案:堆积在桌子上;
纵横:复杂繁多;
书数册:几本书;
随盘:伴随美食;
欢喜:高兴愉快;
酒三觞:喝酒三小杯;
客来:客人来访;
问我:询问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己的家园中游憩的时光,表达了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悠然自得的心境。在诗人眼中,家中的园池不仅是欣赏美景、享受生活的去处,更是快乐长寿的象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徐经孙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209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受金人侵略的影响,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但与此同时,儒家思想在社会中得到普及,士大夫阶层对文化传承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作为诗人,徐经孙在国家动乱之时,心系民生,感慨时局,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定、百姓安乐的渴望。
徐经孙本人经历了宋宁宗、宋理宗两朝,他担任过户部侍郎等官职,关心国家财政事务,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擅长写诗填词。这首诗中的“家有园池乐寿康”,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睦、生活宁静的美好愿望,也是他对理想社会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