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寄丹丘亲旧
别处日已远,别情转绸缪。
行行千里余,脉脉无时休。
夜与梦相随,昼与泪俱流。
山高恨不断,水阔遮无由。
欲吞不下咽,欲吐不出喉。
戟我胸肺间,有如鱼挂钩。
寻端无从来,了知在心头。
翻疑一寸心,能容如许愁。
平生丈夫气,愧此须髯虬。
朝来看蓬鬓,满鉴雪霜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别已久,思念越发深切。
千里相隔,却仍感情深难断。
夜晚梦中相见,白天泪水满面。
山高水阔,难以再相聚。
无法言说的痛苦,卡在喉咙里,无处诉说。
胸口如被鱼钩挂住般疼痛。
痛苦的源头无从追溯,只觉刻骨铭心。
难以置信的是,这小小的心竟能承载如此多的忧愁。
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却在这样的时刻显得苍白无力。
清晨醒来,白发苍苍,满脸风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丹丘:即丹丘山,位于今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是著名旅游胜地。这里代指作者家乡的亲人朋友。
2. 日已远:离家越来越远。
3. 绸缪:形容感情深厚。
4. 千里余:已经走了很远的距离。
5. 脉脉:含情默默的样子。
6. 无时休:没有停止的时候。
7. 夜与梦相随:夜里梦境中总是伴随着他们。
8. 水阔遮无由:宽阔的江河阻挡了我们见面。
9. 戟:名词动用,指用兵器刺入。
10. 须髯虬:胡须像虬龙一样。
11. 蓬鬓:头发乱蓬蓬的。
12. 鉴:镜子。
13. 雪霜浮:比喻头发上白如雪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长篇抒情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和沉郁的情感描绘了自己离家远行时的复杂心情。诗人采用拟人化手法,把抽象的“离情”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之成为具有实质形象的可感之物。
开篇两句写出别离故乡渐行渐远的心境,凸显出情感上的转变。接下来的诗句则着重描写长途跋涉过程中的内心世界:昼夜思念之情犹如影随形,泪如泉涌。这些表达了游子因思乡而痛苦不堪的心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山水景物作为情感的载体,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乡愁。
此外,诗人还使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内心的矛盾挣扎。“欲吞不下咽,欲吐不出喉”意味着无法表达出的心声及沉重的哀愁,使得胸膛如钩挂鱼,压抑难耐。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自己无法释怀的哀愁的自责。
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沉郁而雄浑,充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这首作品可以看作是古代文人墨客对乡愁主题的一次有力探索,在诗歌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道中寄丹丘亲旧》是南宋诗人王之望在公元1158年所创作。这个时期,正处于金国侵略宋朝的背景之下,王之望以福建提点刑狱的身份参与战事,对家乡亲人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旅途中挂念着远方的亲友和家乡的风物,他在诗中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语句之中。通过抒写山谷、流水、林间小径等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亲情的深刻眷恋。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王之望作为南宋官员,见证了国家动荡、山河破碎的社会现实,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带有了沉重的家国情感。他渴望以一己之力,为祖国贡献力量,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无法如愿以偿。然而,诗人并没有被现实打败,而是在诗文中表达出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