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前题)
海国寒轻,江南春早,小梅已漏芳妍。岁前冬后,和气欲回旋。此际瑶台阆苑,仙人下、白玉云軿。人间世,风帆月棹,同泛五湖船。
当年。参谒地,鱼轩象服,锵佩朝天。向闽邦开国,福地真传。今日华筵寿斝,儿孙拥、兰玉相鲜。休辞□,蓬莱清浅,看取变桑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滨的国家在寒冷中开始回暖,江南的春天早已降临,小花梅已经开始绽放她的美丽。在年前冬天后的这段时间里,温暖和谐的气氛在逐渐回升。此时神仙们也从琼楼玉宇的仙境下来,驾着白色的云朵来到了凡间。人们也享受着美好的时光,乘着风帆和明月,一起泛舟于五湖之上。
曾经,这是他们参拜神灵的地方,乘坐华丽的船只,带着贵族的礼服和佩饰前往朝见天神。他们来到福建这个国土建立起了繁荣的国度,传承了福地的信仰。如今在这里举行着丰盛的宴席,子孙满堂,才华横溢,争相辉映。不要拒绝这美好时光,即使这世界看起来那么短暂,就像沧海桑田的变化一样,都要珍惜当下。
去完善
释义
1. 海国:沿海地区或海洋国家,这里指代江南地区。
2.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等地。
3. 小梅已漏芳妍:小梅,一种梅花品种;芳妍,美好的景致,这里指梅花盛开的美景。
4. 岁前冬后:农历新年前后的冬天。
5. 和气:温和的气侯。
6. 瑶台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环境。
7. 仙人下、白玉云軿:仙人们乘着白色的云朵降临人间。
8. 人间世:人世间,现实世界。
9. 风帆月棹:风吹动的船帆和月亮照耀下的船桨,指代行驶在湖面上的船只。
10. 五湖船: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后世常以“五湖”作为隐逸的代称。
11. 当年:过去的某一年。
12. 参谒地:拜见皇帝的地方。
13. 鱼轩象服:鱼轩,古代贵族妇女乘坐的车子;象服,即绣有象形图案的礼服,这里都是用来形容尊贵的人。
14. 锵佩朝天:佩,玉佩;朝天,朝见天子,这里形容穿着盛装去朝见皇帝的情景。
15. 闽邦开国:闽邦,福建地区;开国,建立新的国家,这里指福建地区的历史发展。
16. 福地真传:福地,指道教认为可以使人得道的仙境;真传,真实传承下来的教义。
17. 华筵寿斝:华筵,丰盛的酒宴;寿斝,祝寿的酒杯。
18. 儿孙拥、兰玉相鲜:儿孙满堂,人才辈出。
19. 休辞□:不要推辞。
20. 蓬莱清浅: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清浅,清澈的水面,这里形容蓬莱仙境的美景。
21. 看取变桑田:桑田,种植桑树的土地,这里比喻世事沧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和诗人生活场景的词作。词人在开篇便用“海国寒轻,江南春早”两个对比性的意象描绘出江南地区的独特魅力。在这样一个温暖的气候环境中,小梅悄然绽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接下来的描写更深入地展现了江南的水乡景色和人文风情:瑶台阆苑的仙境般的美景,仙人们乘着白云驾着马车降临凡间,与世人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致;湖面上,春风吹拂,月色柔和,人们在舟船上共享愉悦时光。这样的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令人陶醉其中。
在词的下片,诗人回顾了自己曾经的辉煌岁月。他曾在闽邦立国,担任显要职务,如今却已退隐江湖,过着安宁闲适的生活。今日的华筵寿宴上,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诗人并不因年华老去而感慨万分,反而乐观地看待人生变迁,认为蓬莱仙境、桑田沧海的变化不过是时间的轮回。
整首词以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风光以及诗人的生活场景,既展现出词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流露出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庭芳》是南宋著名诗人王之望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当时正值南宋政权稳固、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在绍兴年间,王之望的生活和事业经历丰富。他年轻时科举及第,曾任县令、知州等职,后因政治斗争遭贬谪,一度退居乡里。在这段时间里,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同时也对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有了深入的了解。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这一时期的民间生活和社会矛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绍兴年间,南宋政权已经相对稳固,但北方金国仍在威胁其安全。因此,当时的南宋朝廷对外实行防御政策,对内则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城市和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然而,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农民负担沉重,民间疾苦依然存在。
王之望在这首《满庭芳》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感慨和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借景物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南宋词坛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