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公湖
金雁桥南二顷湖,房公遗迹未湮芜。
人游杜牧晚晴赋,境对王维别墅图。
经始林泉心自巧,折冲廊庙术何迂。
当时只作幽人计,留得陈陶四万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金雁桥的南面,有一片广阔的湖泊,这个地区是唐朝官员房玄龄的故居。游客们在游览此地时,总会想起杜牧在傍晚时分欣赏风景并写诗作画的美好情景,这里的景色就像王维的水墨画那样美丽。这里的林泉美景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和心灵手巧,而他们在朝廷中的谋略和治国之术也并没有显得迂腐过时。房玄龄在当时只是希望能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如今他的事迹却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去完善
释义
1. 金雁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桥,是古代苏州的一处名胜。
2. 房公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湖泊,因唐朝名臣房琯在此建有别墅而得名。
3. 湮芜:指埋没、荒废。这里形容房公湖的遗迹没有被完全破坏。
4. 杜牧: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尤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为长。
5.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作品富有画意,被誉为“诗中有画”。
6. 经始:开始创建;筹划起点。
7. 林泉:泛指山林和水泉,这里指隐逸生活的环境。
8. 折冲廊庙:指在朝廷上制定策略,退敌制胜。
9. 幽人:指隐士,这里指房琯在此地过着隐居生活。
10. 陈陶:唐朝诗人,曾任翰林学士等职,其诗才横溢,善写战争题材。
11. 四万夫:这里指众多的劳动力。
去完善
赏析
《房公湖》是一首描绘房公湖美景和抒发诗人的情怀的诗。首联“金雁桥南二顷湖,房公遗迹未湮芜”描述了房公湖的位置和规模,以及房公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颔联“人游杜牧晚晴赋,境对王维别墅图”表达了诗人所见的美景如同杜牧的《晚晴赋》和王维的画作《别墅图》那样令人陶醉。颈联“经始林泉心自巧,折冲廊庙术何迂”是诗人对房公的评价,认为他虽曾隐居山林但内心却富有智谋,他的政治才能也并非迂腐无用。尾联“当时只作幽人计,留得陈陶四万夫”则流露出诗人的感慨,感叹房公当年的谋划只是为了过上宁静的生活,但他却为国家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资源。整首诗以景写情,既赞美了房公湖的美景,又表达了对房公高尚品质和智慧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1174年,南宋著名文人王之望站在江南水乡的一处湖畔旁,目睹湖边那一片繁荣的渔业景象,他心中涌现出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位曾经担任过尚书郎、右文殿修撰等重要职务的政治家、学者,如今却因政见不合被贬谪到江南,暂且离开了他所挚爱的政治舞台。在这短暂的隐居生活中,他用笔墨记录下这一处令人陶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房公湖》。
当时的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江南地区,鱼米之乡富饶而繁华。湖畔渔民在繁忙的劳作之余,不忘礼仪和传统,他们唱着渔歌,庆祝丰收。这种浓厚的民俗风情,正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首《房公湖》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王之望如何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兴衰联系起来。他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湖光山色之美,并以此传达出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切期盼。虽然他在政治上受到了挫折,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在山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并用诗歌歌颂生活,传递力量。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了王之望及其作品永恒的魅力所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