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寿台州黄守

标题包含
寿台州黄守
千载初平庆未穷,本支今复见仙翁。 当年郜鼎争尤力,此日于门报已隆。 政尚宽和承祖烈,量涵清浊称家风。 赐金增秩知非晚,行看丝纶下禁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之望(1090年-1170年),字瞻叔,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北宋名臣王珪的后裔。 王之望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文学、史学见长。宋徽宗宣和年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千年太平庆典仍兴盛,祖先今日又得见仙人。 当年争夺铜鼎声震天,今天家族荣耀满溢。 秉承宽大仁厚政策,气量包容了清澈与浑浊的家风。 赐予金银增加地位并不晚,期待受到国家重视的那一天。
去完善
释义
1. 寿:祝福长寿之意。 2. 台州:古代地名,位于现在的浙江省东部沿海。 3. 黄守:这里指黄岩孙,宋朝人,曾任台州知州。 4. 千载初平:千年来的第一次平静,比喻难得的和平时期。 5. 本支:指家族血脉相承的子孙后代。 6. 仙翁:对年高有德的男子的尊称。 7. 当年郜鼎:指的是周代郜国的传国鼎,这里借指朝廷重器。 8. 于门:古代的官职名称,这里指台州郡守。 9. 隆:兴盛,繁荣。 10. 政尚宽和:指推行宽松和谐的政治方针。 11. 承祖烈:继承祖先的伟业。 12. 量涵清浊:形容心胸宽广,能容纳善恶之事。 13. 称家风:符合家风家训。 14. 赐金增秩:指皇帝赏赐黄金和增加俸禄。 15. 丝纶:皇帝发布的命令。 16. 下禁中:从皇宫中传出。
去完善
赏析
王之望的《寿台州黄守》是一首描绘台州黄氏族群的诗歌。诗人在寿宴上对黄守家族的赞美与期许贯穿全诗。在诗人眼中,黄氏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他们的先祖以智慧和勇气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而如今的黄守更是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品质,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首联“千载初平庆未穷,本支今复见仙翁”,诗人用千年的历史来描述黄氏家族的源远流长。在这里,“初平”是指战争的平息,意味着黄氏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仙翁”一词则是对黄守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其德高望重的敬意。 颔联“当年郜鼎争尤力,此日于门报已隆”,诗人回顾黄氏家族的辉煌历史,强调了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郜鼎”指的是古代的传国重器,象征着国家的权威;“于门报已隆”则表达了诗人对黄守功绩的认可。 颈联“政尚宽和承祖烈,量涵清浊称家风”,诗人通过赞美黄守的品德和政治理念,表达了对黄氏家族品质的肯定。在这里,“宽和”意味着包容和协调,表达了诗人对黄守执政风格的理解;而“清浊称家风”则暗示了黄氏家族的家风严谨,世代相传。 尾联“赐金增秩知非晚,行看丝纶下禁中”,诗人通过对黄守未来事业的期许,表达了对其忠诚和智慧的信任。在这里,“赐金增秩”是指朝廷对黄守的嘉奖;而“行看丝纶下禁中”则预示了黄守将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总之,王之望的《寿台州黄守》通过对黄氏家族历史的回顾和对黄守个人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其家族及其个人的深深敬仰和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之望是南宋著名诗人,《寿台州黄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战乱频发,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然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王之望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韧的民族精神。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之望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多地的州郡长官,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他还曾担任过军职,参与过抗击金兵的战斗,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爱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那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与金国的战争不断,民众生活困苦。身为官员的王之望,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生活状况。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黄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和期待。 总的来说,《寿台州黄守》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人王之望通过赞美黄守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