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江亭会上虞伯逵送梅花并二绝句坐上次韵并调贺子忱 其一
肠断江头索笑花,三三两两逐枝斜。
忽随清绝惊人句,来自西湖处士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江头的花朵黯然神伤,三三两两沿着枝头延伸。
它们仿佛突然间变成了惊艳的佳句,源自西湖边那位隐居高人的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倚江亭:地点名,可能位于某江河边的亭子。
2. 上虞:上虞县,位于浙江省绍兴市。
3. 伯逵:人名,具体不详,可能为当地文人雅士。
4. 索笑花:借指梅花。
5. 三三两两:形容数量不多,分散的状态。
6. 逐枝斜:指梅花盛开在枝头,形态各异。
7. 清绝:形容梅花的姿态清秀、高洁。
8. 惊人句:指才情出众的诗句。
9. 西湖处士:这里可能代指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西湖,以梅花为友,留下了许多咏梅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述了江边的梅花景象,诗人以“肠断”为引,体现出对花朵凋零的感慨和悲伤。“三三两两逐枝斜”则描绘出梅花的凋落状态,看似漫不经心,却透露出生不逢时的无奈。
颔联中的“清绝惊人句”,呼应了题目中提到的“次韵并调贺子忱”,意味着诗人在观赏梅花的期间得到了他人的赠诗。同时,“清绝”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句的高度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文学作品的崇敬之情。而“西湖处士家”则是指代对方所处的地理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强调了双方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志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倚江亭会上虞伯逵送梅花并二绝句坐上次韵并调贺子忱 其一》,是南宋诗人王之望所作。王之望(1102年-1170年),字瞻叔,号洛阳居士,世称“王洛阳”,晚年自号紫微山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第一,历官秘书省校书郎、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孝宗时除司农卿兼国史编修官,后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任职天策府从事郎、知枢密院事等职,其生平事迹见载于《宋史·王之望列传》。
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0年左右,正处于南宋初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外面临金国的军事压力,对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王之望在此时期担任要职,身处庙堂之高,他对国家的忧虑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本诗中,“上虞伯逵送梅花”指的是王之望的好友上虞人(今浙江上虞市)伯逵赠送给他的一枝梅花。宋代文人以咏梅诗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品质的赞美。结合时代的背景知识,我们可以看到,此时南宋的社会风气崇尚文人雅士之间的友情、才情和豪情,以及他们通过诗词歌赋来展现的雅致生活。
诗人王之望收到梅花的赠予后,被深深地感动,遂写下这两首绝句。他在诗中将梅花比喻为操守高洁、耐得住风霜的品质,借此抒发自己的志趣和人格理想。因此,这首《倚江亭会上虞伯逵送梅花并二绝句坐上次韵并调贺子忱 其一》既是对友情的珍重,又反映了作者在南宋初期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内心诉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