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十二峰前朝复暮,忽愁望断行云。
梦回江浦晓风清。
远山思翠黛,蔓草记罗裙。
锦字织成千万恨,翻成第入新声。
幽期谁为反离魂。
主人无浪语,狂客最锺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十二座山峰面前,我朝思暮想,忽然因无尽的思念而惆怅不已。梦境中回到了江边,拂晓的风带来一丝清凉。遥望远方的山脉,如同美人思慕的眼神,蔓生的杂草似乎也在回味着罗裙的芬芳。
那些寄托了千万个遗憾的文字,如今已编织成了优美的旋律。谁知道何时才能实现那遥远的约定呢?作为主人,我不愿再说那些无关紧要的话,因为我知道你是最懂爱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十二峰:这里指巫山十二峰。在重庆市巫山县巫峡上游。
2. 朝复暮:早晨和傍晚,一整天的时间。
3. 忽愁:突然感到忧愁。
4. 望断:尽力眺望直到看不见为止。
5. 行云:流动的云彩。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思念的人。
6. 江浦:江边,靠近水边的地方。
7. 翠黛:眉毛的别称,代指美人。
8. 蔓草:爬行的草本植物。这里用来象征离别之情。
9. 罗裙:丝绸制成的裙子,通常用于描述女子的服饰。
10. 锦字:以彩色丝线织成的文字。这里形容书信。
11. 翻成:换成,变成。
12. 第入新声:指创作新的音乐作品。
13. 幽期:深远的期望。
14. 离魂:分离的魂魄。这里形容离别的痛苦。
15. 主人:指诗的作者自己。
16. 浪语:放荡不羁的话语。
17. 狂客:放荡不羁的人。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南宋诗人王之望的一首词。这首词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十二峰前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山水风光的由衷赞美。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描绘锦字织成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南宋著名词人王之望的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腐败,军事软弱,人民生活困苦。面对北方金国的侵略,南宋朝廷却无作为,这使得许多有识之士痛心疾首。
王之望本人正是这一时代的杰出文人。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闻名于世。然而,由于受到朝政的压制,他在仕途中屡遭挫折。他曾两次被贬谪,一度被免除官职,这使得他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感到失望和愤懑。
在这种背景下,王之望创作了《临江仙》一词。词中以江水比喻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坚守信念,始终保持高尚品质的坚定信念。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南宋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