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周玄初祷雨诗

标题包含
周玄初祷雨诗
昆仑之西东海东,中有一士巢云松。朱颜黑发神所钟,服食雨露乘天风。朝骑黄鹤天门穹,夜被紫霞栖崆峒。人间有急岁有凶,裨补造化多其功。己酉之岁夏五中,连月不雨何当烛。祝融司令百怪丛,妖精吐焰天地雺。火星出走穹壤红,海水欲竭山为童。官僚揭虔士庶恫,焚尪剪爪百虑穷。大龙酣睡痴且聋,小龙戢戢潜其踪。君能独出超凡庸,拔剑起指天南虹。嘘阴吸阳神且恭,囊括万象罗心胸。有书直达上帝聪,泥金倒写不暇封。当空举手祝未终,霹雳直下西南峰。道人足踏金芙蓉,口呼六甲丁与从。龙神不兴吾不容,纵以烈火焚其宫。须臾龙伯施乃工,海波竖立银河通。桑麻菽粟青且葱,野花石竹俱纤秾。道人之术孰与同,调和燮理偕孤公。方今海内殊未雍,焦头烂额愁边烽。烦君为提九节筇,直上阊阖跻九重。凌风大笑招群雄,一洗宇宙皆冲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西方昆仑山脉和东方东海之间,有一位隐居于云端松树的贤者。他容颜红润,黑发如漆,受到神的眷顾。他食天露、乘风而行,清晨骑着黄鹤游历天门,夜晚则栖息于紫霞萦绕的崆峒山中。 尽管世间时有灾年、战乱不断,这位智者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灾难带来的损失。在某一年的夏天,长期干旱导致庄稼歉收、生灵涂炭。祝融率领各种妖怪四处作乱,妖魔鬼怪吐出的火焰使天空昏暗不明。火星飞离大地,海水枯竭,山峰变成了光秃秃的童山。官僚们束手无策,百姓们生活困苦,甚至不惜剪指甲来祈求下雨。可巨龙却在酣睡中毫不知情,小火龙也藏匿无踪。 就在这时,这位高人挺身而出,用非凡的本领让世人瞩目。他拔剑而起,直指天际的彩虹,用独特的呼吸法修炼神力。他阅览众书,了解万物,上达天命,于是上天感其虔诚,显灵应之。 高人在空中举手祈愿之际,突然一道霹雳闪现在西南峰。神仙们纷纷现出真身,顷刻间海浪汹涌,银河仿佛在海面上流淌。稻谷茁壮生长,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道人的神奇力量让山河焕发新绿,田野间的桑麻、豆苗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世上仍有纷争不息,请您务必提起九节竹杖,登上天宫,召集各路英雄。您将在浩渺的天宇中大笑,荡涤尘世的风尘。
去完善
释义
《周玄初祷雨诗》是明朝诗人张经创作的一首赞美道士祈雨的诗。全诗表达了道士周玄初在面临旱灾时,祈求上苍降雨的情景。以下是注释: 1. 昆仑: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位于西方,象征仙人的居所。 2. 东海:中国的东部海域,这里代指中原地区。 3. 朱颜黑发:形容神仙的面容。 4. 服食雨露:表示道士修炼的状态。 5. 天门穹:天门山,位于安徽省,代指天上的宫殿。 6. 紫霞:紫色霞光,代表神仙景象。 7. 崆峒:位于甘肃省的山名,古代被视为道教圣地。 8. 己酉:天干地支中的组合,代表具体的年份,此诗句中的“己酉”指的是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9. 夏五中:夏季第五个月,即农历五月。 10. 祝融司令:祝融,火神,这里代指炎热的高温天气。 11. 妖怪丛:形容恶劣的气候环境。 12. 火星出走:描述地球上的火灾情况。 13. 海水欲竭:表示旱情严重。 14. 官僚揭虔:官员们公开表达敬意。 15. 焚尪剪爪:古人认为通过焚烧泥土捏成的人偶和剪掉指甲可以减轻旱灾带来的痛苦。 16. 大龙酣睡:形容皇帝在困境中无动于衷。 17. 小龙戢戢:形容地方官员消极无为。 18. 超凡庸:表现出众人不同的能力和境界。 19. 金芙蓉:莲花,这里代指天空中出现异象。 20. 六甲丁与从:古代神话中的雷神,象征闪电劈下的场景。 21. 海波竖立:描述雨后海浪的景象。 22. 桑麻菽粟青且葱:比喻丰收的景象。 23. 野花石竹俱纤秾:形容植物繁茂的景象。 24. 调和燮理:调理阴阳,保持生态平衡。 25. 孤公:张经对周玄初的尊称。 26. 焦头烂额:形容各级官员焦虑不安的样子。 27. 九节筇:手杖,此处寓意引导国家治理的途径。 28. 阊阖:神话传说中的天门。 29. 九重:天空的最高处。 30. 凌风大笑:形容道士面对成功时的喜悦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周玄初祷雨诗》是明代诗人张经创作的一首描绘道士祈雨场景的诗。该诗通过对道士周玄初祈求甘霖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道教的神秘力量以及对国家、百姓的贡献。在己酉年间大旱之时,他展现出了超凡的能力,他通过诵经、祈祷等仪式,最终引来雷雨,化解了干旱带来的危机。最后,诗人希望这位道家高人能够继续发挥他的才能,为国家分忧解难,使人们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此诗采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展示了道教中的神秘力量及对民生福祉的影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困境的忧虑和对民生幸福的期待,借周玄初这一角色传达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激昂,令人赞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周玄初祷雨诗》是明代诗人张经在嘉靖年间所作。在这时期,明朝正面临倭寇的侵扰,沿海一带的居民生活困苦。身为兵部尚书的张经深感百姓之苦,为祈求上苍降雨、解民生之困而写下了这首诗。 在诗的创作时间,即嘉靖年间,倭寇对中国的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他们在沿海省份烧杀抢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兵部尚书的张经肩负起了抗击倭寇的重任。然而,尽管他英勇善战,屡次击败倭寇,但战斗并未结束,人民的生活依然困苦。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经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期望。他希望上天能降下甘霖,滋润干涸的大地,以缓解人民的生活困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