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汉上逢同年崔八

标题包含
汉上逢同年崔八
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偶先托质逢知己, 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宣宗大中元年(857年)进士。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李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为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曾在京城共度春天,杏花凋谢后各自离去。偶然相遇如灵魂附体般契合,每一次的相逢和别离,时光短暂青春易逝。
去完善
释义
《汉上逢同年崔八》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描绘了与友人相逢的情景,表达出时光流逝、离别之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下面是针对该诗中涉及的一些难解字、词的解释: 1. 去岁:去年的意思。 2. 帝里春:指长安的春天。帝里,京城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唐朝首都长安。 3. 秦:古国名,位于今陕西省一带。这里是诗人以“秦”代指长安。 4. 托质:佛教用语,意指人的躯体。这里用来表示结识知己的过程。 5. 逢知己:遇见志趣相投的朋友。 6. 年少身:指年轻时的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感叹时光流逝的诗。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崔八在去年的春天曾经一同游历京城,赏过杏花,然后又各自离开了故乡。这一描绘,既点明了故事的时间背景,又表达了朋友间曾经的欢聚情景,为接下来的抒情铺垫了基础。 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转向了自己和友人的境遇:“偶先托质逢知己”,这句表达了在茫茫人海中,能够遇到一位知己是多么的难得;而“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则抒发了别离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每一次的相聚,都伴随着一次别离;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又有多少机会可以相聚呢?这种情感表达既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打动了读者的心,同时通过具体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晚期,诗人的作品往往与时代政治、个人际遇和民间生活紧密相连。《汉上逢同年崔八》一诗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诗人李频以真挚的情感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文宗时期(827年-840年在位),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首先,从诗人生平来看,李频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经历尚不可考,但在唐武宗会昌年间(841年-846年)中举,历任监察御史、秘书少监等职,晚年辞官归隐。在这段时间里,他曾多次漫游各地,结交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其中就包括他的同年崔八。 其次,从时代的背景知识来看,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逐渐衰微,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政权削弱。唐文宗在位时,试图振兴国家,但受到宦官势力的阻碍,始终未能实现抱负。这种时代氛围无疑对李频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忧伤。 最后,从诗歌本身来看,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表达了与崔八久别重逢的喜悦以及共同追忆往事的感慨。这些都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