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肱归吴兴
雪后江上去,风光故国新。清浑天气晓,绿动浪花春。
劝酒提壶鸟,乘舟震泽人。谁知沧海月,取桂却来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雪之后去江边,风光来自故乡的新奇。清晨清澈的天气,春天的浪花在阳光下闪耀绿色。鸟儿提着酒壶给人敬酒,在震泽河上航行的人。谁曾想到月亮下的沧海,却在秦国取得了桂树呢?
去完善
释义
1. 吴兴:唐朝时期的吴兴县,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
2. 清浑天气:指天气清爽明朗。
3. 绿动浪花春:形容春天时江水荡漾,泛起绿色的浪花。
4. 提壶鸟:此处指鹈鹕,一种善于捕鱼的鸟类,形象地展现了渔民打鱼时的场景。
5. 震泽:太湖的古名。
6. 沧海月:指代远方的明月,这里用来比喻陆肱远离家乡。
7. 取桂:摘取桂枝,古人用此来形容科举考试及第。
8. 秦:此处指长安,唐朝的首都,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地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送别友人陆肱返回故乡吴兴(今浙江湖州)时所作。全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首联“雪后江上去,风光故国新”,描述了冰雪消融后的江水,展现出一幅清新的江南水乡画卷。这里的“故国新”意味着故乡的春天又来临了,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颔联“清浑天气晓,绿动浪花春”,继续描绘春天的景象。清澈的江水和浪花翻涌的美景相互映衬,展现出江南水乡生机盎然的春日气息。
颈联“劝酒提壶鸟,乘舟震泽人”,通过提壶鸟和震泽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这里的“劝酒”和“乘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在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尾联“谁知沧海月,取桂却来秦”,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这里借用“沧海月”的意象,寓意友人在江南水乡取得成就后,将如同月亮升起在沧海之上,熠熠生辉。而“取桂却来秦”则暗示了诗人相信友人在未来能够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他们美好未来的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送别诗《送陆肱归吴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96年,这是唐德宗贞元年间。
在李频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他的人生际遇颇为波折。他曾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朋友。在这段时间里,他与陆肱成为了好友。陆肱即将回到他的故乡吴兴(今浙江湖州),李频为此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陆肱的深情厚谊和离别之情。
在唐代贞元年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交游唱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李频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名诗人,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他在诗歌中对友情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慨,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