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
匣照光芒里,熏炉想像间。
营巢登大岁,采粟上仙山。
玉璞惊心起,星河尽力还。
上林无限树,枯枿莫登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闪光的宝匣旁,熏炉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鸟儿筑巢在大年之际,采摘粮食来到仙山之上。
美玉被细心琢磨,划过星空尽力归还。
上林苑中有无数树木,但枯枝不要攀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匣:盛物的器具。
2. 照:光照,此处指阳光的照射。
3. 光芒:光线、光辉。
4. 熏炉:一种用于焚烧香料或者燃烧炭火的炉子。
5. 想象:对事物进行的构思和设想。
6. 营巢:建造鸟巢。
7. 登大岁:指的是在一年中到达一定程度的时间点。
8. 采粟:采集粮食。
9. 上仙山: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山。
10. 玉璞:未雕琢的玉石。
11. 星河:银河,也指天空中的星星。
12. 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13. 上林: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园林。
14. 枯枿:枯死的树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喜鹊为题材,通过描绘其生活的环境和习性,传达出生命的艰辛与顽强。开篇两句“匣照光芒里,熏炉想像间”描述了喜鹊的生活场景,通过光芒和熏炉的意象展现出它们平凡而温馨的生活环境。
接着诗人以“营巢登大岁,采粟上仙山”描绘喜鹊辛勤觅食的画面,表现它们在艰苦环境中为生活努力奋斗的情景。其中,“大岁”和“仙山”的比喻,赋予喜鹊生命的不易和神秘色彩。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玉璞惊心起,星河尽力还”形象地展示出喜鹊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勇气与毅力。玉璞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出现,而星河则代表着遥不可及的目标。这两句诗意味着喜鹊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却勇敢地追求美好的生活,体现出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两句“上林无限树,枯枿莫登攀”表达了诗人对喜鹊生活的关切之情。即使在上林这样的美好环境中,枯枿依然存在,提醒我们生活中依然会有种种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成就而满足,应该继续努力,不断攀登人生的巅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丁谓的《鹊》是一首描绘喜鹊形象的古诗,创作于公元987年。当时正值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发展。在这一年里,丁谓进士及第,出任饶州通判,人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经过五代十国的动荡,北宋初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艺术开始繁荣发展。宫廷绘画、书法、诗歌等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丁谓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鹊》等。
这首诗通过对喜鹊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祝愿。诗人借喜鹊的灵动形象,展现了北宋初期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对未来的期望。因此,这首《鹊》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人生经历,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时代风貌和文化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