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生吟咏自己的苦难太多,却始终未能遇到真正懂得我的人。
去完善
释义
百年:泛指一生;知音:比喻理解自己思想情感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春景图,“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等意象交织出盎然生机,然而这美景背后却暗藏凄楚。第二联转入个人境遇,“偷生”“避地”道尽战乱中的无奈与辛酸,“适远”则进一步强化了漂泊的痛苦。第三联将视角从个体扩展到家国情怀,“老病”凸显生命的脆弱,“君恩”和“北望”则表现对故土与朝廷的眷恋。尾联以孤独收束,感叹自己虽历经沧桑,却无人能解其深沉的忧愤。
整首诗层次分明,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含蓄。尤其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诗人用明媚春光反衬内心的愁苦,用广袤天地烘托个人渺小,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剧力量。这种浓郁的忧患意识与孤寂感贯穿全诗,体现了杜甫诗歌一贯的现实主义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杜甫已进入人生的暮年。此时诗人漂泊湖湘,贫病交加,但仍心系家国。在南下避乱的征途中,面对春日美景,内心却充满忧思。他既感怀自身坎坷遭遇,又忧虑国家前途命运。“偷生长避地”道出了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无奈,“君恩北望心”则体现了对朝廷的忠诚与牵挂。整首诗情景交融,沉郁悲凉,展现了诗人暮年的孤苦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