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危榭摧红,断砖埋玉,定王台下园林。
听樯干燕子,诉别后惊心。
尽江上、青峰好在,可怜曾是,野烧痕深。
付潇湘渔笛,吹残今古销沈。
妙奴不见,纵秦郎、谁更知音。
正雁妾悲歌,雕奚醉舞,楚户停砧。
化碧旧愁何处,魂归些、晚日阴阴。
渺云平铁坝,凄凉天也沾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危险的高台摧毁了盛开的红花,断裂的砖石埋葬了美玉,定王台的下面有座园林。
倾听着船上的燕子讲述离别后的惊惶心情。
江水那边,青山依旧美好,可惜曾经野火烧过的痕迹深深。
交付给潇湘深处的渔船与笛声,它们见证了古今的消散沉落。
美妙的佳人不见了,即使有秦朝的郎君,又有谁真正懂得她的心意呢?
正值大雁哀鸣,雕鸮狂舞,楚地的门户也停止了捣衣之声。
化为碧绿的旧时忧愁在何处,灵魂归来,傍晚的阳光显得阴郁。
浩瀚的云海仿佛平坦的铁坝,天空的凄凉也能让人泪湿衣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危榭:指高处或险要的亭台楼阁。
2. 断砖埋玉:形容珍贵的文物被埋没。
3. 定王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为纪念西汉周定王刘发所筑。
4. 樯干燕子:借指船上的燕子。
5. 青峰:青山山峰。
6. 野烧痕深:指山林大火留下的痕迹。
7. 潇湘渔笛: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水和湘江;渔笛,指渔民吹奏的竹笛。
8. 秦郎:指秦国时期的音乐家秦青。
9. 雁妾悲歌:传说战国时,韩娥经过齐国的雍门,唱了一首歌,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0. 雕奚醉舞:描绘了野生动物雕奚沉醉在舞蹈中的场景。
11. 楚户停砧:楚国百姓停止捣衣活动,表示对某事的重视。
12. 化碧旧愁:典出唐传奇《柳毅传书》中的故事,龙女化身翠绿仙女,与柳毅在洞庭湖团聚。
13. 楚户停砧:屈原忠而被谤,沉于汨罗江中,后来人们祭祀他,击筑而歌。
去完善
赏析
《扬州慢》是罗志仁的一首词作,描述了定王台下的园林景象。首句“危榭摧红,断砖埋玉”形象地描绘出破败的园林景色,暗示着岁月的沧桑和世事的变迁。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通过听樯干的燕子诉说别离后的惊恐,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江上的青峰虽然依旧美丽,但曾经的野火烧痕却让人痛心不已。接着,作者通过“付潇湘渔笛”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对现实痛苦的感慨。最后,作者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哀伤,感叹过去的美景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有荒凉和凄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罗志仁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政权更迭的历史阶段。作者在目睹了扬州的繁荣和衰败后,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在南渡之后,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扬州作为江南重镇,也成为了南宋的重要城市。此时的扬州,虽然繁华依旧,但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显得有些疲惫。作者在这首词中,通过对扬州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罗志仁,生卒年不详,字德夫,号西涧,浙江嘉兴人。他是南宋时期的文人,曾任过小官,后因战乱而被迫离开家乡,流寓他乡。他的词作以抒怀为主,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故乡的眷恋,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