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晓莺催起。
问当年秀色,为谁料理。
怅别后、屏掩吴山,便楼燕月寒,鬓蝉云委。
锦字无恁,付银烛、尽烧千纸。
对寒泓静碧,又把去鸿,往恨都洗。
桃花自贪结子。
道东风有意,吹送流水。
谩记得当日、心嫁卿卿,是日暮天寒,翠袖堪倚。
扇月乘鸾,尽梦隔、婵娟千里。
到嗔人、从今不信,画檐鹊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黄莺鸟唤醒了生机。
想知道当年的美貌,是为了谁打扮。
惋惜分别之后,屏风遮掩了苏州的山色,便是高楼上的燕子感到月亮寒冷,鬓角发丝如同云彩飘落。
那封华美的信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蜡烛点燃烧掉所有的纸张。对着清澈的水面,再次洗去过去的怨愤。
桃花也想要结果实。
说东风有意,把水吹向别处。
无端想起那天,心里充满了你,就像太阳即将落山天气变冷,绿色衣袖可以依靠。
乘着月色与你相会,却只是一场相隔千里的梦。
只能责怪自己,从此不再相信建筑屋檐上的喜鹊带来的喜讯。
去完善
释义
1. 晓莺:指清晨的鸟鸣。莺,一种善鸣的鸟类。
2. 当年:过去某一时期。
3. 秀色:美丽的景色。
4. 为谁料理:为谁而准备。料理,准备,安排。
5. 怅别后:惆怅地别离之后。
6. 屏掩吴山:借指别离之地。吴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内的一座山。
7. 楼燕:在楼阁上栖息的燕子。
8. 月寒:寒冷的月光。
9. 鬓蝉云委:形容头发散乱的样子。鬓蝉,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云委,如云一般散乱。
10. 锦字:绣有精美文字的丝织品。这里指寄给远方的信。
11. 无恁:无法这样。
12. 银烛:烛台上有银饰的蜡烛。
13. 尽烧千纸:比喻极度伤心。
14. 对寒泓静碧:面对着宁静碧绿的泉水。寒泓,寒冷的水面。
15. 去鸿:离去的鸿雁。
16. 往恨:过去的怨恨。
17. 桃花自贪结子:桃树只顾自己开花结果。
18. 道东风有意:说春风似乎有意吹送花瓣。
19. 心嫁卿卿:指把自己的心思寄托给对方。
20. 是日暮天寒:那天傍晚天气寒冷。
21. 翠袖堪倚:翠袖可依靠。
22. 扇月乘鸾:拿着团扇赏月,仿佛乘坐鸾凤。
23. 婵娟千里:千里之外的美好风光。婵娟,美好的样子。
24. 到嗔人、从今不信:到了后来,我责怪别人,不相信这些美好景象。嗔人,责怪他人。
25. 画檐鹊喜:喜鹊在画檐下欢叫,寓意喜事临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菩萨蛮》,作者罗志仁是一位南宋词人。在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先,诗人以“晓莺催起”开篇,寓意春天的到来,象征生机与希望。紧接着,诗人通过询问当年的秀色是为了谁而准备的,表达了对自己过去的怀恋。然后,诗人又以“怅别后、屏掩吴山,便楼燕月寒,鬓蝉云委”来表达分别后的惆怅心情。这里,“吴山”代指诗人所在之地,“楼燕月寒”形容环境的冷清,而“鬓蝉云委”则是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感慨。
接下来的“锦字无恁,付银烛、尽烧千纸”,诗人用烧掉信件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过去的彻底放下。而“对寒泓静碧,又把去鸿,往恨都洗”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够把过去的痛苦回忆都洗刷掉,重新面对新的生活。
下阕,诗人以“桃花自贪结子。道东风有意,吹送流水”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无常之感。随后,诗人又以“谩记得当日、心嫁卿卿,是日暮天寒,翠袖堪倚”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对过去岁月的留恋。接下来的“扇月乘鸾,尽梦隔、婵娟千里。到嗔人、从今不信,画檐鹊喜”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像传说中的嫦娥一样,飞向遥远的天际,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过往岁月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其中,使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诗人罗志仁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35年,当时正值南宋初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一年里,作者罗志仁经历了人生的许多变故,如战乱、流离失所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金朝实行妥协政策。这使得南宋境内的人民生活困苦,民族矛盾激化。在这种背景下,罗志仁以词为载体,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注。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菩萨蛮》一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在这首词中,罗志仁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设问等,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他也通过对战争的讽刺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