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元长观梅三首 其一
曳杖山间自探春,雨余梅意已清新。
兵戎草草伤沦落,一醉花前有几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手拄竹杖在深山中寻找春天的气息,雨后梅花更显清新亮丽。战争仓促间让人沉沦失落,能在花前痛饮沉醉的人又有几个呢?
去完善
释义
1. 曳杖:拉着拐杖,意为在山间行走。
2. 探春:寻找春天的气息。
3. 雨余:雨后。
4. 梅意:梅花的花期。
5. 清新:指梅花的香气清新宜人。
6. 兵戎:战争或战争的器具。
7. 草草:轻率,随便。
8. 伤沦落:感到忧伤,感叹人生的起起落落。
9. 一醉:暂时忘却烦恼的方式。
10. 花前:在花开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时,独自拄着拐杖去山中探寻梅花的情景。诗人通过对雨后梅花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于清新、自然的美好景色的喜爱。同时,他通过“兵戎草草伤沦落”这一句,表达了对于战乱中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一醉花前有几人”作为结尾,表现出在如此美好的景色面前,能够忘却烦恼,沉醉其中的又有几个人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赵鼎因拒绝与秦桧同流合污而被贬谪潮州,经历了一系列人生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次韵元长观梅三首 其一》。
诗中的梅花,是赵鼎对自己坚韧品质和崇高人格的寄托。这个时期的他,身处逆境,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正如梅花在严寒的冬日里依然盛开一样。同时,梅花也是南宋时期人们的精神象征,代表着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尽管面临着种种困境,人民仍然坚韧不屈,勇敢面对生活。这从赵鼎的诗中可以看出端倪。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