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标题包含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姜夔(1208年-约1263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姜夔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姜噩是进士出身,曾任汉阳知县。然而,在姜夔幼年时,他的父...查看更多
晴筱雪
去完善

译文
大雁害怕层层叠叠的乌云不敢啼鸣,装饰华丽的游船忧愁地经过石塘的西边。猛烈的风浪阻挡着前行。 春天的小溪逐渐变得生机勃勃,迎接划桨而来的人们,而小梅树应该已经生长到了门口旁边的树枝上。一年的灯火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
晴筱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丙辰岁不尽五日:指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的除夕前五天。 2. 吴松:今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一带。 3. 雁怯重云:大雁在层云之间飞行,感到恐惧不安。 4.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5. 石塘西:位于吴江县的某个渡口。 6. 打头风浪:迎面而来的风浪。 7. 恶禁持:恶劣的状况使人们难以忍受。 8. 春浦:春天的水滨。 9. 迎棹绿:迎接客人的船只的绿色。 10. 小梅应长亚门枝:小梅花应该已经长到门口附近的树枝上。 11. 一年灯火要人归:一年的时光即将结束,人们在期待家人团聚。
晴筱雪
去完善
赏析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象的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片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风浪。“雁怯重云不肯啼”,写大雁在厚重的乌云下不敢啼鸣,形象地表现了路途中的艰难险阻。“画船愁过石塘西”,则描绘了船只穿过石塘的情景,表现出作者旅途中的忧虑和不安。“打头风浪恶禁持”,进一步刻画了风浪的巨大和凶猛,使人心生畏惧。 下片则转向了对家乡春天的美好回忆。“春浦渐生迎棹绿”,描述了春天时水面上渐渐出现的绿色,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小梅应长亚门枝”,想象家中的梅花此时应该已经盛开,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最后一句“一年灯火要人归”,则表达了对家人团聚的热切期盼。 整首词通过对旅途中的困难和家乡春天的美好回忆,表达出作者对家乡深厚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得到了更深的体现,使作品具有一种深沉的情感力量。
晴筱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于丙辰年(公元1196年)年底在吴松(今江苏苏州一带)创作的一首词。此时正值宋金战争期间,北方大片土地被金兵占领,南方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局势动荡不安。 姜夔出身贫寒,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识了不少文人墨客。他在政治上并无建树,一生靠卖字和朋友的接济为生。尽管如此,他却在文学、音乐和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被誉为“诗家夫子”。 此词抒发了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身处乱世之中的无奈与感慨。词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一缕芬芳。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在当时的文人骚客中具有普遍性,也是南宋词人抒发情感的常见主题。
晴筱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