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丙辰年冬天,我从无锡回来,写下了这首诗。美丽的花朵不会与贪恋香气的人在一起,水面波光粼粼。又担心春风吹过,树木郁郁葱葱,那时,我再也找不到那个佩戴玉钿的女子了。
在梦里,我用木兰制成的双桨划着船,就像漂浮在云端。我随意地来到了孤山脚下,寻找那个倩影婆娑的美人。只有翠鸟在春天里不停地啼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丙辰:指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
2. 无锡: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区。
3. 殢香人:贪恋花香的人,这里指惜花之人。
4. 浪粼粼: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5. 玉钿:代指美人或美女。
6. 木兰双桨:用木兰树制成的船桨。
7. 小横陈:指小船在水面上荡漾。
8. 孤山: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
9. 盈盈:美好貌;姿态美丽。
10. 翠禽:翠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述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在春天即将离去时寻找美好事物的情感。首句“好花不与殢香人”表达了美好的花朵不愿与流连香气的人为伴,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难以把握。接下来的“浪粼粼”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衬托出春天的美好。
下阕中,“木兰双桨梦中云”描绘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小横陈”则暗示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最后一句“翠禽啼一春”以翠鸟啼鸣的情景收尾,寓意着春天的离去,同时也象征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在丙辰年(公元1196年)冬天所作。此时,姜夔正从无锡回到家乡,沿途所见所闻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姜夔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游历江南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等,共同探讨诗词歌赋。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却因科举失利而未能实现报国之志。这使得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悲凉。
与此同时,南宋正处于金国侵略的严重危机之中。朝廷腐败,民生疾苦,国家危在旦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姜夔的词作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他的作品既具有个人情感色彩,又充满了时代的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