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青云亭

标题包含
青云亭
溪傍好山添翠湿,亭依乔木得阴浓。 有人欲踏青云路,认取城南第一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溪旁边有美丽的山峰增添了几分湿润的色彩,亭子依靠着高大的树木得到了浓郁的树荫。有人想要踏上通往成功的路,要记住这座城市南边的最高峰。
去完善
释义
1. 溪:河流的支流; 2. 傍:靠近,接近; 3. 青云路:比喻仕宦之路或科举考试; 4. 认取:辨认出; 5. 城南第一峰:这里指青云亭附近的山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抱负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云亭周边的风景:溪水边青翠的山峦,亭子周围郁郁葱葱的乔木,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这样的环境让人自然而然地生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之志的念头。 诗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他希望自己能像有人一样踏上青云之路,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里的“城南第一峰”是诗人用以象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象征,寓意着他立志要站在人生的巅峰之上。 整首诗格调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云亭》是明朝诗人董居谊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年,即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明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然而,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篇。 在人生际遇方面,董居谊作为一位文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可能因为科举失利而未能进入仕途。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从而创作出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在时代背景方面,明朝末期是一个思想文化活跃的时期,许多学者开始反思传统的儒家思想,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这种思潮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便是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的赞美。此外,明朝末期也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综上所述,《青云亭》这首诗歌是明朝末年董居谊在面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困境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董居谊的才情,也反映了明朝末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